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感悟分享】这条路,我们不孤单

时间:2019-07-17 18:46:13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作者:文/焦金铖、朱俐蓉 • 图/曹泽涛、琚晨仪

点击:436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90717/63204.html

离开学校时图书馆门前合影

【感悟分享】这条路,我们不孤单

——资源环境学院赴吕梁市临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心得体会

(通讯员 焦金铖 朱俐蓉)小爱无痕,大爱无疆。“受助、自助、助人”,是奋战路上的一个口号,是前行途中的一个指南,也是农大学子的共同旗帜。在受助中懂得感恩,在自助中牢记责任,在助人中学会奉献,以我之力,让爱飞扬。7月10日-11日,我们跟随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张鹏老师,分团委书记张杰老师和辅导员杨润老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临县社会实践。

去的路程总是很漫长,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颠簸,从山西农业大学摇摇晃晃来到临县,这个大山里的贫困县。这里没有便捷的公路和铁路,有的只是曲折的山路,崎岖蜿蜒。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批的孤寡老人,入目尽是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一个个佝偻着的背影。看着他们,我想,这才是真真正正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民,这才是真真正正需要我们去扶助的地方。“其实这几年条件已经大有改善了,前几年出村都要费好大劲,现在孩子们基本上都有书读了”贾书记的一番话饱含无奈,让我们很是心酸。很快队员们就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了走访入户,深入农村农民,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想为他们带来活力,也想为他们的脱贫工作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利用宣讲为村民们普及了国家相关政策,让他们了解了国家扶贫的决心与力度,也让他们知道了小康的生活不会太远。在这里,我们还进行了具体考察,参观了学校在这边修建的天然生态循环系统——枣树林,了解到了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将文化下乡贯彻到实处,提出了“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的理念,将三农精神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还为村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学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科学飞遍这里的每个大街小巷,队员们还为村民们表演了舞蹈,魔术,歌舞,博得了村民阵阵的掌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这里的脱贫号角就会很快吹响。

85210872AF99DC262901A744900FD041.jpg

于府底村告别时合影

曹测涛 摄

回程途中,我们的车在太佳高速偶遇前边车辆失事追尾,在路上被困长达12小时,虽然在等待的途中大家通过表演才艺,合唱歌曲的形式来积极应对这一突发情况,但随着天气渐凉,同学们渐渐体力不支,车厢里逐渐弥漫起一股低落的气息。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一情况,为我们送来了方便面和火腿,入夜之后,又再次给我们送来了面包,鸡蛋和热水,并安慰我们,行车途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故,就像人生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心怀希望,总会找到新的方向,前方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疏通新的车道了,不出三个小时就可以走了,他的一番话给担惊受怕的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人民公仆的温暖与热情。临走前,我们想问一下他的名字,但是他急急忙忙就走了,留下一句话“我是人民公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有更多的人还在等着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再看一眼我们身上穿的红色衣服,自问,何为“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曰:助人,自助,也受助。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我们不孤单。

B122E05734B20F87BB9DCF3EAC918487.jpg

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合影

琚晨仪 摄

帮扶路上,有你有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持续开展了20年的利民惠民为民的活动,在打响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不仅做到了“身下”,也做到了“心下”,在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不少人也在默默关心着我们,在扶贫的路上,我们会与千千万万人一起,携手并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切实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而且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帮助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重点帮助那些最困难的地方和最需要帮助的人,为国家,更为自己。

1D547EFDCAEB4153E1D83D75B184A46C.jpg

慰问食品的照片

张雪岩 摄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90717/63204.html

山西农业大学任雨轩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