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南审学子读《红岩》——总结研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

时间:2022-09-01 09:31:47来源: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红色教育方式多元化探究”社会实践团队

作者:文/杨梓欣 • 图/王嘉欣

点击:75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20901/124243.html

《红岩》封面图加一句读后感

“与其说它是写革命历史,不如说它是写革命信仰。”在阅读中我被许云峰、江姐、成岗等革命先辈刚毅坚定的革命意志所折服,为小萝卜头等无辜人民被牵连残害而痛心,也同样为成瑶等革命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而感到欣慰和热血澎湃。

《红岩》正是因为这些描写人物而成为经典,这些人物亦是当时那个风雨漂泊大环境下的芸芸众生,他们是鲜活的,是有血有肉的。可以说,《红岩》是一部英雄传奇。

“战士的眼泪不是脆弱的表现,它代表坚贞的心向革命宣誓。”从重庆调配川东,幻想和丈夫老彭并肩作战的激动心情,到亲眼目睹老彭遇害,尸体悬挂城头示众,这巨大的落差,任它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那都是令人崩溃的,更何况江姐还是一名女性。但丧夫之痛没能打败江姐,而是让她更加强大。面对叛徒甫志高的“拜访”,江姐沉着冷静、拖延时间,保证华为安全撤退;特务严刑拷打、竹签插入十指,也不曾从她口中获取党的机密;临行时,穿上那件最爱的旗袍慷慨赴死,没有害怕、没有犹豫,唯一舍不得是渣滓洞的革命战友们。江姐的沉着稳定、坚毅刚强,时至今日,钦佩之情也让人是油然而生,巾帼须眉,女中丈夫。

“我被杀害的那个黑夜,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有24天,我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可是我的鲜血却染红了国旗的一角。”小萝卜头的遭遇在课本中早早读过,但这次再读,又有了新的感悟,小萝卜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年轻的一代对于和平、对于未来中国无限美好的希望。

小萝卜头在只有8个月的时候就被抓紧了监狱,在一个阳光都很难照进来的狭小空间里,小萝卜头依旧能够积极乐观、懂事好学、热爱生活,这本身就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在监狱中担任了小小情报员一职。他小小的身体里,一直散发着巨大的能量,我想现在我们还是会受到鼓舞。虽然小萝卜头一家最终遇害了,但我想他应该化身成了五星红旗上小星星的一角,守护着大星星的明亮。

书中的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许云峰只身赴会,面对着特务威逼利诱,老许不畏惧、不心动,坚如磐石,粉碎了敌人特务挑拨民众的阴谋;还是许云峰,他用自己的血肉之手,挖穿了一条通道,虽然慷慨赴死,但他的这条通道最后帮助白公馆的战友们顺利地逃脱;有共产党员成岗在被特务注入了药剂之后,凭借钢铁般地意志,保持着清醒,坚守住了党的秘密,粉碎了敌人的药物计划;还有共产党员华子良装扮疯子,潜伏在白公馆内,等待党的联系,最后为党与白公馆的联络起到了积极巨大的作用。

红岩精神海报  图源:图行天下.jpg

在那个时代,有太多太多的普通人,散发着巨大的能量,这能量之大,足够击垮一切困难。时至今日,可能会有人心存疑惑,那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力量?我也认为那是一种信仰之力。虽然都有着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以及阶级,但将之凝聚在一起的是对于共产主义,对于未来新中国的信仰与憧憬。每个个体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凝聚在一起时,这力量就再也不能让敌人小觑,使他们感到如坐针毡,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是有像《红岩》中那样许许多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才有如今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正是他们把仗打完、把牢底坐穿,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个时代亦是如此。当病毒肆虐时,有那些医务工作者和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当河南洪水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有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抗洪抢险,300子弟兵7小时铸就千米堤坝......

国家的太平盛世,我们的健康幸福,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们奋斗得来的,更是因为有人坚守,有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为我们的岁月静好保驾护航。

红色经典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使革命英雄成为读者的人生典范,树立了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构建了一个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念。红色经典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今天仍然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红色经典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历史积淀。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20901/124243.html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红色教育方式多元化探究”社会实践团队杨梓欣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