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感悟乡村振兴路,争做时代新青年

时间:2023-07-23 16:21:05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作者:文/李彩怡 • 图/李彩怡

点击:58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30723/136272.html

实践队成员和曾坂村副镇长的合影

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厦门、漳州、泉州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对我来说五天是短暂的,但此行带来的收获和感悟却是满满当当的。从初期的活动准备、熟悉活动流程,到活动的实施记录,最终圆满结束,这个过程对我自身而言,本就是一次崭新的挑战,自己第一次尝试拍视频、剪视频、写推文等。但青年本应该如此,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在意气风发的年纪,不应停滞不前,而应勇敢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即使不完美也没关系。

泉州市德化县曾坂村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进入村庄,小桥流水,水稻飘香,穿过荷鱼共生基地,“中国传统村落曾坂村”这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们参观了水稻试验田,十六块水稻试验田培育着不同的水稻品种,每一株水稻都承载着当地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还看到了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古寨、祠堂等等,这些传统建筑,以斑驳的面容,透过乡村振兴战略,向我们诉说着千年沧桑。

我们还参观了中华姓氏传统白瓷艺术馆,深入了解曾坂村的发展特色。副镇长叶志江提到近几年来艺术馆成为游客们热门的旅游打卡点。我们在副镇长们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找寻属于自己姓氏的瓷器,带队老师李亚感叹道:“一件件精美的德化白瓷与中华姓氏巧妙结合,不仅展示了德化的造瓷工艺,更体现了生生不息、充满人文精神的姓氏历史文化长河。这是一种创新,也为曾坂村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纷纷为曾坂村致力发展特色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等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点赞。

图片2.png

图为曾坂村乡村振兴战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彩怡 供图

但我们感到不解,为什么乡村振兴起来了,村里往来的还都是老人?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待在村子里发展呢?叶副镇长告诉我们:“其实主要还是效益的问题,在乡村里种水稻和发展旅游的收益还不及外出打工挣得多。”带队老师肖顺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发展本就离不开人才汇聚,只有更多“年轻一辈”乐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积极引领家乡“老一辈”寻求发展机遇,双方才能共同在时代大潮下发展得更快更好。”我们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曾坂村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当地干部的亲力亲为,很荣幸在下午我们与叶副镇长、郑副镇长进行了交流座谈,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真切切的为人民服务,在实践中摸索,让曾坂村的特色传统文化走出大山,带着当地村民致富,一句句朴实而有力的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我看到了焕然一新的乡村,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这是无数基层党员干部汗水的汇聚、众志众力的凝结。而作为新时代的我和我们,日后应当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听党话,跟党走,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提高自己,同千千万万“陈副镇长”“叶副镇长”一样,用实践行动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短短几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我的感触仍然在继续。难忘那段与当地干部交谈的日子,是这些日子,让我看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难忘那段调查访谈商户的日子,是这些日子,让我懂得了勇敢、耐心;难忘那段与老师队员们共同奋战的日子,是这些日子,让我学会了尊重、包容。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30723/136272.html

福建农林大学赴厦漳泉智慧植保耕读学习实践队(李彩怡)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