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那些依旧坚守的“活化石” ——二股弦的守护者

时间:2016-08-21 00:09:19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文/李艳 冷海霞 • 图/曾繁

点击:154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xuanchuan/20160821/3278.html

81岁的老艺人依旧在坚守着二股弦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艳)“小车不倒一直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把二股弦戏传承下去……”这是国家级二股弦戏传承人丁瑞魁一生的坚守。

在现代化夹缝中生存的传统文化

中国戏剧的生存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前,全中国大约有300个地方剧种,这些剧种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二股弦戏是流行在焦作市武陟县周围的濒临灭绝的稀有剧种。它萌生于明朝,发展于清朝,定型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在发展历程中,有过高峰,有过低谷。

“织布纺花不赚钱,一心想看二股弦,万人空巷涌台下,男女老少齐欢颜。”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是二股弦戏的黄金时期,该时期艺人们敬业精神强、文化氛围好,表演水平和观众热情达到最高。然而文革对二股弦戏的冲击是致命的,二股弦戏从此销声匿迹,直到1993年才开始缓慢恢复发展。

如今,二股弦戏与其它剧种一样,遭受现代娱乐多元化、审美西方化、经济中心化等多重打击,生存十分艰难。而万人空巷看二股弦戏的热闹场景已不复存在。此后,二股弦剧团发展每况愈下。目前全国仅剩一个二股弦剧团——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

国家非遗——二股弦戏

那些依旧坚守的“活化石” ——二股弦的守护者

2006年夏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在调查怀梆的时候发现了二股弦这个剧种。由于在全国戏曲普查时漏掉了二股弦,所以在现有正式出版的资料里查不到这个剧种。2007年,二股弦成功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在资金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依旧没能改变二股弦濒临灭绝的处境。

令人堪忧的人才缺失

二股弦青年演员雒丽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她表演二股弦的一些经历。雒丽因为感兴趣学习二股弦,由剧团的老艺人们传授她身段、唱腔。“我在团里20年了,中间几位老人去世,我很担心二股弦的处境,由于团里的老人很多,他们每次出去演出我都很提心吊胆,而且现在的孩子们很少对二股弦感兴趣,我和孩子提及过有没有兴趣继续我的事业,孩子说不会,我真的担心这样一个好东西最后因为没人学而消失。”雒丽眉头紧缩地说。

如今,二股弦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后继乏人。剧团成员仅存41人,人均年龄60岁,剧团已迈入老龄化。而且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对二股弦戏的关注日益削减。这直接导致二股弦戏无人传承。其次,二股弦生存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日益恶化的演出环境。由于戏曲市场萎缩,欣赏二股弦戏演出的观众越来越少。演员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的责任。

拯救二股弦,我们在行动

一切为了传承——这是实践团坚守的理念。

为帮助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的发展,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焦作非遗之二股弦保护与服务团特地来到该剧团。在大司马的这几天里,实践团成员整理了二股弦申遗及影像资料,帮助剧团建立网页、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为剧团谋划演出,联系报社、电视台等媒体。这些工作不仅增大了二股弦戏的知名度,而且为剧团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股弦即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谁不能视若无睹。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坚持的不是工作,而是传承!希望大家尽一份绵薄之力,多多关注二股弦,拯救二股弦于生死存亡之际,让二股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剧团负责人和队员们合影留念

剧团负责人和队员们合影留念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xuanchuan/20160821/3278.html

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李艳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