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重燃长征岁月,奋进星火征程丨江西财经大学星火国际燃之队赴于都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时间:2022-07-08 23:10:20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星火国际燃之队”实践队

作者:文/戴晨曦 黄丽 汪祖妍 吴雨晨 • 图/吴宇晨 牛恒越 汪祖妍 梁栢平

点击:53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220708/111697.html

图为实践队在于都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前合影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戴晨曦 黄丽 汪祖妍 吴雨晨)7月2日至7月5日,为响应团中央对“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弘扬长征精神,感受乡村振兴,助力非遗传承,进一步助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星火国际燃之队”共12名成员在辅导员吴雨晨的带领下赴赣州市于都县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团队以“学真知识,求真学问,理论结合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为行动指南,旨在通过体悟长征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深入研讨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刻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历史价值与传承路径。团队将通过国际化双语视频、于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集、星火国际专栏融媒体栏目等方式,整合多宣传渠道,融入国际学院特色风格,从青年视角向世界讲好于都故事,汲取红色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助力非遗传承,以红烛之心向我党,以素履之行筑华章,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行深致远。

微信图片_20220708203241.jpg

图为实践队在毛泽东长征前夕旧居何屋中合影。中国大学生通讯员 吴宇晨 摄

红色基因心中存:寻根长征起点

7月3日,为传承于都革命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星火国际燃之队深入研学红色旧址,先后赴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调研,走访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集结于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驻足于长征第一渡口。

重温革命红色之旅,重燃革命红色之情;缅怀历史峥嵘岁月,传承革命先烈遗志。于都的每一寸红土地都留有革命的血色痕迹,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今天,新青年仍需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团队深入学习于都长征出发地历史起源与红色革命文化。在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历史的百年风华定格在过去,新时代的蓬勃新生召唤青年前行。在于都长征渡口,团队深刻感受到“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的漫漫长征,在于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透过大理石感受马嘶镝鸣的战场,风雨如晦的长夜,生离死别的凄惨,夜紫浸湿的土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要求新长征再出发,回望漫漫长征路,团队深刻认识到于都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热血豪情,是“长缨在手缚苍龙”的战场英勇,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自我牺牲。“星火国际燃之队”从于都长征源出发,重温革命红色之旅,缅怀峥嵘岁月,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为新时代建设奉献青年力量。

2.jpg

图为实践队在于都潭头村前合影。中国大学生通讯员 牛恒越 摄

咬定青山不放松:聚力乡村振兴

7月4日上午,为了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感受赣南苏区发展的新纪元,星火国际燃之队赴于都县硒博馆进行参观学习,将“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让老百姓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的发展目标牢记于心。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踏足的330亩富硒温室大棚,深刻感怀于都富硒农副产品的区位优势。

时光年轮流转80余载,于都踏着新时代全面展开乡村振兴政策红利,迎来全域发展新机遇。为探寻于都人民生活的“逆袭”奥秘,实践队来到潭头社区,伴随着白墙绿瓦,亭台水榭,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白楼,学习乡村振兴示范成果。潭头社区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永葆攻坚克难的精神,全村按下快进键发展,建设“五美”乡村,实现历史性跨越式的发展。

红土地上的新“硒”望赋予了传统古村落新的面貌,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资源禀赋,聚焦富硒产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富硒农业品牌,以硒兴业,以富硒产业富民、兴村。

走过漫漫艰苦征程,于都不仅闪烁着长征第一渡的光芒,还见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心血汗水结出累累硕果。铸就举世瞩目的乡村振兴丰碑时,不妨俯首悉盼,那深昭熠熠闪光的快列,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为民决心,是中国人民脚踏实地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生动写照。

微信图片_20220708225334.jpg

图为实践队参观于都民俗文化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大学通讯员 汪祖妍 摄

万里蹀躞此为归:赓续非遗传承

7月4日至5日,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团队调研实践助力展示于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星火国际燃之队深入于都县探寻其非遗传承保护取得硕果的背后故事。

于都是一个有故事的客家城,它承载着赣南广泛的客家情结,以特有的山水风情滋养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深入耕耘与探寻于都非遗独特外延,把握发展脉络,实践队先后拜访客家古文、茶篮灯、擂茶等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与交流。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灵魂与核心,是其重要的承载者与传播者。他们坚守信念,在新时代发挥余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使这片红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得以赓续与弘扬。经过实地感受非遗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实践队员了解到现阶段非遗传承面临尴尬,要永葆非遗鲜活的生命力,必须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以创新赋能传统文化,迸发出新时代能量;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统一历史记忆与文化个性,让古韵焕发新生。

微信图片_202207082034033.jpg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非遗传承人郭宜茂家中采访。中国大学生通讯员 梁栢平 摄

正如实践队队员感悟道:“传承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与此同时也深刻理解,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身处当下曾无数次与它们交汇,肩负未来,每个人都是非遗保护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在自豪与感动中,我们要自觉地敬畏,珍视,保护遗产,让民族情怀薪火相传。

重燃于都长征情,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于都每一寸红土地都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交汇。经过实践期间的深入调查和基层走访,实践队员进一步感悟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和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不忘初心使命,永远铭记历史,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精神历久弥新。新时代号角已然吹响。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党的光辉历史,赓续伟大长征精神,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优秀非遗文化,争做时代新青年,为时代写生,为社会擎旗。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220708/111697.html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星火国际燃之队(戴晨曦、黄丽、汪祖妍、吴雨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