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成长与唤醒——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2-07-13 00:02:20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社会人文学院 作者:闫康

点击:38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0713/113142.html

成长与唤醒——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如果这样一个名字就是我的话,那么如果我换一个名字,我又是谁呢?我还是我吗?”你,是否也问过这样的问题?

小小的年纪总会有着奇奇怪怪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年少时也总是也会这样的疑问,那是怎样的一种童稚啊,对家具,对动物,对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一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可随着成长和“被灌输的知识”,我们开始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习以为常:生活就是生活,世界总是那样,真理不会打破,理性就是成长。这就是遗憾所在:远在我们学会如何讲话得体,如何从事哲学性思考前,就早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故事开始于一位叫苏菲(Sophie)的14岁女孩,有一天她遇上了一位叫艾伯特的中年大叔,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哲学启蒙。有趣的的是,《苏菲的世界》中小说主人公的名姓也极具隐喻,苏菲(Sophie)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爱智,并且在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叫做苏菲亚,而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伯克莱则恰巧与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伯克莱重名,而后者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这又恰巧与虚构的小说情节契合。

这本书讲的也是看似离我们很远的“哲学”,从生活的角度看来,探讨人生,思考世界,追求哲理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它无法带给我们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无法强化我们的能力,无法带来更高的薪资,无法满足我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甚至会提出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问题和观点,但这本书吸引我的也正是这一点,书中将哲学家追求真理的过程比作是一部侦探小说,遇到犯罪案件,警方有时可以侦破,但也很可能永远无法查出真相,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庞大而神秘的存在,这是我们在学会从事这样的思考前都曾有过的体验。那种惊奇而独特的体验。

的确,如书中所说,生在这个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很不恭敬。大人们总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哲学本身的意义就是带我们重启儿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哲学史的进程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对自身对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

当我们接收到一种新的观点是,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用我已有的知识去评判这个观点是对的吗?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因为习惯这种东西早已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式。我们很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知识当做理所当然,但忘了在很久之前,却有人因为捍卫它而失去生命。

举个例子,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拼命地想要成为大人,因为大人在小孩子的眼里,就意味着无所不能,意味着从不犯错,意味着主宰。然而当我渐渐长大,却发现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无法保持绝对理性,都会犯错,而当我真正发现这一点时,我有些失望,又有几分窃喜。这让我意识到,人啊,其实成长就是找寻自我的过程,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人是怎样的存在”。这就也说明了,哲学其实也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实实在在关系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就像我们总避而不谈的“生死”,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未知,是虚无,是无法掌控。而荒诞的是,在我们死后,我们生前所追求的一切,都变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但哪怕这样,我们依然要坚强倔强地活着,因为所谓的荒诞,只是为了提醒我们去创造本该有权拥有的价值。

其实哲学于人,就像理想主义者于社会。理想主义者或许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没了他们,世界一定会不一样。哲学也是如此,我知道,在我们人成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会忘记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最终会放弃思考,疲惫于生活,我也承认,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成为哲学家,去探索一切的未知,但我更清楚,总会有人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为更多人去探索生命的奥义,不仅用科学,还会用思考。

但其实啊,哪怕今天,这样的问题也依然很难去找出一个令大多数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与神秘的,但是我依然相信,那些困扰我们的,使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成长与唤醒——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0713/113142.html

武汉理工大学刘昊阳供稿

责任编辑:党延红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