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作者之死”

时间:2022-01-29 14:27:46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远尘

点击:51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hici/20220129/107224.html

 

时俗好谈作者死,远尘独曰未尽然。

宝鉴虽堪正反照,笔底烟江固非山。

欲逐苍龙射明月,群蛇曳尾嘶空潭。

董子扬眉晦翁笑,庄生览注双泪惭。

不逢秦火生恨晚,何堪他人胸臆烦!

 

文学概论课的老师很喜欢讲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然而了解了这个理论之后,我感到很不快,觉得它实在有些欠妥。如果完全取消了作者的权威,那么文学作品怎么理解都可以了,无所谓正确也无所谓错误,甚至跟作者原本的意图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解读,也可以看作是有道理的。

而且,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主观性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小说、戏剧这样偏叙事的文本,解读的空间相对较大,那么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之作,显然是完全掌控于作者之手的,其作者不但没有死,而且顽固拒斥着读者和世界的入侵。

倘若把各类文体混为一谈,以“作者之死”一概而论,实在是人云亦云的谬举了。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hici/20220129/107224.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