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华师大学子三下乡:探访竹韵匠心,品味非遗文化

时间:2023-07-20 13:10:26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文/郭泽柱 • 图/夏洪艺

点击:106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30720/135285.html

图为队员正在与竹编手工艺人交流晾晒工艺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郭泽柱)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涵养文化情怀,7月17日上午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院“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成都市崇州的竹艺村,参观竹编非遗工坊和公园,并体验竹编的乐趣。

山清水秀,有轻云浅淡;屋舍俨然,正岁月静好。早上九点,实践队来到竹艺村,走进了山水环抱着的崇州竹艺村,开启在这座烟火小镇里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当队员第一次踏入竹艺村乡间的小路,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用竹子编织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院墙篱笆。集落成群但是又各自独立的竹子小院富有特色,还未等到真正参观游览,就已经向队员们展现了竹艺村的良好风貌和竹编文化。

介绍竹编.jpg

图为团队队员正在观看道明竹编的历史。

近年来,经验丰富的当地竹编匠人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创意为不同需求的客人“私人定制”各类文创工艺品。他们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竹编技法,而且当竹编和竹文化的附加值提升,竹子特色产业做大,工匠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传承竹编手艺的积极性也更高,道明竹编和竹文化因此在新的乡建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的生机,成为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文化铸魂,让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沿着曲折蜿蜒的小径一直走,实践团队走进了竹编特色产品展览馆,观看了展览馆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同时也深深地被这座小乡村的热情好客所打动。正午的阳光热烈而美好,像竹艺村乡亲给予团队队员的如火热情,也正如实践队来到这里展开实践活动的炽热初心。

团队继续走进竹编公园,在这里,队员们对道明竹编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崇州道明竹编的技艺,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在竹艺村的竹编公园里,原住民传统手工艺人与进驻企业共同合作、古法与现代化相结合,既保留了道明竹编的精妙之处,又赋予了道明竹编更大的价值。团队走进、走出一间又一间竹编小院,看到很多叔叔阿姨在齐心协力地工作,从刮削竹片开始,经过晾晒、破丝、匀丝、编织制作出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看到辛勤的手工艺人相互配合着完成一道道工序,实践队队员们不禁感叹: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在高温下仍然不辞辛苦地劳动,才有了一件件竹编精品的诞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座踏实、辛劳的竹艺村,才有了竹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随后,实践队又来到竹编体验区,在这里队员们与竹编非遗老师傅一起编织竹编工艺品,聆听老师傅的编织经历、学艺经历,了解竹编的历史底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队员在老师傅的教导下,开始尝试起竹编。由于实践时间的限制,原住民手工艺人打算教队员一个简单点的编织。手工艺人在实践队队员前面拿起竹条,左手右手一来一回,一动一静的开始演示如何编织,被提前处理好的编织竹条拿在手里还感受得到材料本身微微的水润。队员们也拿着材料有模有样地跟着学起来:这一步是左边搭在上面还是右边搭在上面,这里是从前面穿过去还是从后面穿过来,编织的密度松紧要怎么把握,简单的竹编手工艺品就有这么多的讲究与注意。在亲身实践之后,队员们才真正感觉到竹编的困难,例如不会穿孔,看不懂编织技巧等等。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canguan/20230720/135285.html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清气贯百川,以光忆峥嵘”暑假社会实践队(郭泽柱)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