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塔卧打造“学思践悟”红色旅游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2018-09-02 15:21:48 来源: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西永顺社会实践团 作者:文/任华扬 • 图/李潇

点击:64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902/50043.html

图为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标牌

(通讯员:任华扬)“那年的映山红,开满了山坡;那年的塔卧,有许多红军来过……”而如今的塔卧,多了历史的积淀,多了富民惠民的新举措,不变的依旧是那追红情怀,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西永顺社会实践团走进塔卧,与纪念馆于馆长展开系列访谈,了解新兴的红色旅游,探索如今红色塔卧走出的“学思践悟”新道路。

求知问“学”:以校育人

于馆长告诉调研队员,红色旅游的热潮源于大家对历史的尊重与追溯,在于“学”。塔卧镇紧抓“如何学红”,分别面向塔卧的中小学生与全国游客,设计学习模块,重视求知、求是、求史、求实。

一是面对塔卧的中小学生,于馆长感慨道:“娃娃要从小抓起,要让他们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为历史留下‘空白页’,更不能忘本。”针对这一理念,塔卧镇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钻研课题教学,围绕怎样教育,进一步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块。在2018年还开办了两期中小学夏令营,倡导中小学生走进纪念馆,走进塔卧,走进历史,感受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情怀。

二是面对全国的游客,于馆长告诉队员,塔卧镇正在和党校洽接合作,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建立教育基地,计划接纳湘西州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外界单位等。“整个流程可参考正规教学学院,从开班仪式至毕业典礼,从理论教学至现场教学,从讲红色故事至宣红比赛……让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了解到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让来到塔卧的人不虚此行。”于馆长说道。

观红慎“思”:重温醒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驰名的红色学习基地之一,是塔卧镇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旧址的陈列摆放也在进一步归整布展。于馆长告诉队员,纪念馆和遗址的建设完善仅仅走到初步,人员配备不齐,讲解员、陈列等还未妥帖。塔卧镇计划打造3A级景区,一是对于陈列布展进行补充再完善,如烧水壶等小物件;二是提高科技含量,如增加影幕、“象形火”等高科技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更深刻的理解到红色内涵;三是配齐配全班子队伍,如设立管理处、招募新的工作人员、讲解员等。

“我们现在已经直修了通山路通至山顶,打造烽火瞭望台,计划建立建成红军村,同样是面向全国游客,特别是倡导学生干部、社会团体参加体验,可以宿在农夫家里,自己动手制作饭食,体验不一样的实践生活。”

(图为塔卧遗址部分陈列 李潇 摄)

躬行实“践”:以政富人

设施建成完善离不开政策、经费的支持,目前针对旧址修缮工作,第一期工程国家拨款600万,用来完善四个旧址;第二期已拨款,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兵工厂、电台旧址,三个旧址全部计划今年修建完成。

于馆长还告诉队员,红色旅游要发展,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红色旅游标识牌已招标动工,计划今年完成。此外,镇上已经焕然一新:路灯已经栽放干道两旁;苏区旗帜已高高悬挂;公路已日渐修缮平整……环境的提质改造,正在为塔卧百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塔卧镇街道修缮剪影.png

(图为塔卧镇街道修缮剪影 王嘉懿 摄)

心领神“悟”:以红传人

经受历史洗礼的老党员、老干部也不闲着,纷纷向政府就“怎样打造、丰富红色旅游”提出了宝贵经验。于馆长感慨道:塔卧镇人口多,但是耕地粮食不多,除了做石雕的石匠,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赚钱。而红色旅游是一条求知路,也是一条致富路,对于塔卧镇的百姓来说,名气大、来参观的人多,经济收入就会增加,百姓的生活就会变好。

调研队员通过与前来参观的游客交谈了解到,红色文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自然体验的新路线,除却山水花鸟,有另一方历史天地等着他们发现传承。这种文化底蕴与精神,正是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不辞万里前来体验、发现、领悟,是国家、是历史遗留给后代的珍贵宝藏。

目前,塔卧镇已经和旅文局、旅行社、海外集团等多个单位建立合作,从前几年的每年10万20万,到2017年的47万游客,再到今年的50余万人,塔卧正在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塔卧、了解塔卧。

图为团队成员与馆长合影.png

(图为团队成员与馆长合影 李潇 摄)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902/50043.html

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西永顺社会实践团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