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哈工大(威海)学子采访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

时间:2018-09-02 22:41:46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作者:文/许汐 • 图/程熙皓

点击:107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902/50121.html

实践队员小岗村合影

“我早都想这样干了,就是没人敢啊!你们干了,我也没想到,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会出在乡间的茅屋草舍。”1980年1月份的一天,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同志对严宏昌这样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红色脚印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严宏昌老人的家中。

严宏昌,“大包干”的发起人。他带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首创“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

18颗鲜红印记,表达了人们求生存、谋生路的强烈愿望,书写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开篇之作。“红色脚印”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化身11枚“红脚印”,来到18颗“红手印”诞生的地方,聆听“大包干”故事,感悟“大包干”精神。

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

严宏昌老人夹起了香烟说道:“那个年代,农村农业这一块儿,穷途末路了,没法发展,怎么能有粮食吃?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多少人啊,眼看又要回到那个状况了。我搞这个分田到户之前,村里十几个人都饿到吐血,唉,过度贫血都不能参加劳动,连路都走不了了。” 1978年以前,仅有20户人家的小岗村,一片凄惨景象:泥巴墙、破草房,家家户户拖儿带女外出要饭。“一列一列的拉煤车,不要讲那个客车了,从山东、河南、山西、河北那边过来要饭的人都坐在煤上,等车到这块了,我们再往上上啊,就没地方坐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严老仿佛不愿回忆起过去那段艰难、痛苦的往事。

1978年,严宏昌29岁。在农村,二三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本该是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时候。“但是在那个年代,我们上不能养老,下不能养小,到田里挖点儿野菜都要先紧着孩子吃。‘真的是生不逢时。’很多人感叹自己为何要生在这个时代。”严老继续道,“我们一家14口人,一锅芹菜汤,就是这样的。有钱的呢,就买点供应粮,但供应粮都是发霉了的。老百姓是从来都买不到白面大米的。可以说,吃是没得吃,穿更没得穿,有的最穷的户,一家六口人就穿一条裤子,哪个出门哪个穿。吃盐要盐票,打肉要肉票,吃油要油票,一人一年才二两油票,什么都要票,所以在那个计划年代的时候,有钱没票,什么都买不到,钱再多也没用,所以拿着钱饿死的好多啊。毛主席说,以粮为纲啊,这个是的的确确的。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就没法生存。”

A1.png

严宏昌老人回忆起“大包干”前的艰苦生活,神情渐渐严肃起来

一纸“生死契约”,拉开农村改革大幕

“是怎样的勇气让您决定冒这么大风险也要做呢?”队员们颇为好奇。“就是拿命拼来的,从策划、发起都是我一个人。”严老抽了一口烟,接着说,“不是一家两家穷,是普遍性的,穷的不行,眼看就要饿死了。所以当时就想,与其这样受苦,不如拼一下子。”就这样,严宏昌“满上不满下”,搞起了“大包干”。

“我们搞包干,你想想你不害怕吗?但是那时候就考虑,犯法也得干,我们瞒了一年,干好了一年,看到效益了,才敢向党汇报,党讲求的是实事求是嘛。之后呢,我就开始找第一个人,单线联系,跟地下党接头似的。”一户同意了,就回来反馈给严宏昌,他再去找下一户。等到大家都同意了,谁来带头呢?领头人可不是谁都想当的,大家都知道这搞不好是要杀头坐牢的。“‘好,大家既然都同意,那办法是我想的,点子是我出的,当然我要带头。’我就不推辞,然后要求说,‘你们20户,凡是出去要饭的,回来一个,扣家里一个,不能再出去,等人都凑齐了,我就要开这个重要会议了。’”听到这儿,队员们都挺直了腰板,对严老口中的这个“重要会议”很是重视。

结果就这么等了二十多天,20户只凑了18户,另外两户还在外面要饭没回来,但是再等下去,可撑不住了。“二十天没要饭,没吃的啊。最后少了两户,只能找人担保。所以你们看到的契约上面,有20户人家,21个印记,但真正是18户参加了。”严老是当时18户人家中唯一一个读过书、会写字的,因此这纸“生死契约”是严老亲手写就。

A2.png实践队员们在展馆观看当年带着十八个红手印的“生死契约”

小岗的这条路,走对了。用严老的话讲,这是农村农民唯一的一条路,在当时的小岗,再找不到第二条路了。小岗人民那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展现的正是群众主体和基层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变革。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902/50121.html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学院党建中心王廷煜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