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向往——“医行碧水乡,醉饮理学荼”实践总结

时间:2017-07-27 12:08:51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文/刘用涛 • 图/陈文奕

点击:86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70727/16234.html

实践队在南平市第二医院与校友们合影留念

活动前奏——在身旁的你我

3月组队,4月完成各个策划活动安排。我们的队伍从一开始,就凝聚在一起,高效而出色地完成了前期准备。其中有一个关于队伍文化建设的队歌选择。今年元宵晚会上,李健的《向往》,被大家推选而出。健哥对梦想的追寻和坚守,原汁原味地在这首歌中得到呈现。现在回顾三下乡的前后每天,更加觉得这首音乐是如此地贴切。

7月8日下午,北上的列车将各位汇合在闽北这座小城里,晚饭后,细化六日安排,我们的文化和医疗三下乡活动,正式奏响了主旋律。

建盏文化——多绚烂,飞驰而过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我们队伍首先抵达的,是小湖镇大山坪潭括盏制作地。制作地给我们的第一眼印象,是荒凉而孤独,在半山上,寂寞地亮着灯火,响着劳作的声音。但是随着与制盏师傅们的不断深入交流,我们的印象不断被更正。制盏窑区临近的山坡,种植着正山小种母株的后代茶树;远处的山土,提供着烧制建盏的上好原料。师傅们终日在这里炼泥拉坯,立模烧制,陪伴他们的除了无言冰凉的泥土,更有繁荣浩瀚的文化。炼土除气,使泥土结实紧致,不含空虚;拉坯初形,讲究心手合一,和协调整;打磨器型,雕琢出建盏文化的精益求精;上釉进炉,与陶土一起感受温度的烧炼……最终开炉出品,摆上茶桌,沏上热茶,或与三五好友闲聊对饮,或是生意场上合作商谈。建盏,盛装了茶汤,盛装了交往,盛装了文化。其中,既有茶马古道这样的商业文化,更有精益求精、勤奋严谨、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古来圣贤非寂寞,自有山水相寄托。

除了参观盏窑和茶厂,我们队伍还与来自东南大学的实践队一起,走上“建盏文化街”,调查了解建盏的实际销售情况。在与摊主们交流中我们得知,璀璨的建盏文化自宋代后断带到如今能够重新繁荣起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功不可没。作为建盏文化的传人,他们也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建盏文化产品与现代消费价值观相结合。借着官方的推力,自己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交易往来的商友不断充实,慕名来交易的新朋友不断增加,大家的建盏生意顺利兴旺,市场前景光明广阔。摊主们的话确实如此。在建盏文化街上,摆满了光彩夺目的各式产品。这里既有散客驻足商谈选购,亦有约定客户批量打包带走。昔日因为程式繁多、工艺苛求而被统治者摒弃的灿烂文化,随着世事变迁,终于以鲜活复苏的姿态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朱子、宋慈文化——点亮黑夜最美焰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文公,集先贤大成,成闽学体系。在思想理论趋于纷乱的年代,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的成就,熔铸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还吸取了佛、道思辨哲学的营养,更定于理论思维色彩,这些思想为明中叶以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

紫阳学派在武夷山、建阳都留有遗迹。我们队伍先后前往紫阳楼、武夷精舍、朱子雕像广场、考亭书院牌坊等处,亲身体验家乡的思想成就。在紫阳楼,我们队伍还与来自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实践队进行了活动交流,经过友队的专业讲解,我们对紫阳楼本身,以及紫阳楼所蕴含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不忘本源,孝侍家长,尊师重道,礼待来客的朱子日常,因紫阳楼的伫立而得到还原保存。武夷精舍、考亭书院中,书声依然;紫阳楼外,朱子手植古樟亭亭如盖;楼前清溪,风荷一举,香远益清……无论后世如何误解扭曲朱子理学,朱熹和他的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始终亭亭净植,带给我们一丝灵魂的滋润和清明。

“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作为建阳区又一张名片,走近宋慈与他的《洗冤集录》,也包含在我们这次三下乡的活动内。青山有幸,清风不息,宋慈精神,源源不断地从崇雒乡散播到世界各地。作为中国解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证据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世界法医学之父,医学生对宋慈就更加尊重和敬仰。而宋慈精神中事必躬亲、眼见为实的临床态度、求实作风,尤为福医人所感到亲切。“洗冤泽物,起死回生”,在法治刑事混乱的时代,宋慈用赤诚之心和坚定之志完成了名垂千古光照五洲的《洗冤集录》创作工程,为千古世人免去多少冤魂嗟叹。走近宋慈文化一行,让队员们对临床医学这个专业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武夷文化——山水与茶,耕耘才有收获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武夷山,一座浩瀚的文化资源宝库。在武夷山进行实践,除了接受山水自然的洗涤熏陶,更是感受到了武夷山的人文魅力。巍峨天游峰,游客熙攘,上山难,下山难,望而却步、半路而废、功亏一步,百态皆有。我们队伍团结一心,最终成功登顶山峰。俯瞰山水,纵情放声,美哉壮哉。下山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偏僻荒凉而仙隐的崎岖支路,最终步步化险为夷,坚持到底,成功来到了世外仙境——桃源洞道观。掩藏在山谷之中的修仙胜地,人迹罕至,却恰因我们的不懈前行,而展示出最清静隐逸的一面。弯折九曲溪,艄公往返,冲险滩,过平浪,清风过岸,千山争奇,溪岩幻像,万般奇观。艄公为我们生动讲解,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九曲溪的动人秀丽。置身群山,泛舟而下,飘乎浩乎。至今,我还对艄公一撑一撑的平凡工作感慨不已,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游赏自然的人们感受到的美丽必将有所缺损。

“七饮不可知,看谁敢拿起,谁能放下”。不断品味《印象大红袍》的这句台词,依然滋味丰富。作为体验武夷山岩茶文化的一个补充,在走近“晋商万里路”起点下梅古镇和寻访“大红袍母株”保护点的活动中,我们队伍还一起观看了这部全球唯一与茶文化有关的“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完美还原了武夷山民辛勤耕作、团结亲和的淳朴,也演绎出以茶会友、茶叶贸易的史实。暂离尘世、暂忘烦恼、暂放压力的主题,也与舞台所在的山水浑然一体。演员们的精湛表演,真的在某些瞬间将我拉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无忧无虑的虚幻世界。纵然随着演出的结束,我们都将回到现在,但那种超然物外的通仙享受,以与饮茶挂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杯中一瞬间,世上一千年,出世入世,风月无边,自己品见。”

俊波精神——当春风掠过山岗

作为医学生,在文化下乡为主题的这次活动中,我们也有宣讲医疗保健知识协助开展义诊的活动安排。义诊前后,当地镇团委、村委会给予我们充分支持和极大鼓励,区电视台也对这次义诊活动进行了报道。虽然只是做分发物品、沟通引导等这样边缘事情,但穿上白袍,第一次进行医疗相关服务,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依然能体会到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自信心。这次义诊活动圆满成功,既让我们体悟了医生的权利与义务,也为我们坚定了医行不息的信仰。

同时,我们还在全面开展“四比六促”“扑下身子”的热潮中,结识了传承着“俊波精神”的第一村书记刘凯。我们所助义诊的小村,就是廖俊波同志参与扶贫开发的村子之一。因为交通欠发达,劳动力外出,小村以冬季熬制红糖为主要产业。古法制糖工艺繁多,步骤考就,成本高,市场窄,利润少,基本自产自销,凑合一点过年的添置钱。在村支书的不断带领下,村子里制糖工艺保留不动,但制作地从原本的自家屋子统一转入干净、卫生的聚集工厂,提高产品本身质量,同时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精准营销。经过多方努力,小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改善。而这只是书记的工作提现之一。在我们队伍走访慰问村中困难户的过程中,大家都对书记给出了极高的好评,并不断夸奖。也许村民并不懂得什么是“四比六促”“俊波精神”,也许村民并不懂得什么是“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但刘书记一直以来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大家对这样的好书记,自然交口称赞。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身为医学生的我们,也是要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在进全民健康于无疆的宏伟目标中。我们队伍能够、也应当学习借鉴刘书记的工作作风。

尾声——又怎能停止对温暖的向往

羽公刘建,建阳书法名家。书法作品获奖颇多,喜爱研究,亦有著书立传。在得知我们三下乡队伍前来求字后,抱病欢迎。刘老师一边与我们交流三下乡收获,一边谈论医学、医学生和医生的相关话题。临别时,我们收好他的墨宝,也收好了他的寄托与祝福。“医学生,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好医生,为我们这些老人家看好病,我们不难受了,你们也是会被人竖大拇指的。”

而在二院与福医校友共拍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又收到了更多的学长姐祝福。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年份则有跨越了十几年的岁月。尽管科室繁忙,但在本可以休息的空闲,他们还是很乐意地与我们交谈,分享经验,重温校歌,和我们一起拍摄视频。

作为这次三下乡的压轴活动,经历了几天前的种种感动,再听到各位学长姐的话,效果自然是更进一层。我们注意到医院的大厅和楼梯出口,树立着黑红色调的醒目宣传画:暴力伤医,0容忍;我们注意到学长姐们劳累工作后,仍能露出真诚的微笑,那是满足而幸福的微笑,充满自豪感,获得感;我们注意到社会上对于医务工作者的正面评价,真的远远多于负面;我们注意到……

诚然,如某些网文所言,医学生攻书辛苦,医生工作紧张危险,但体会到建盏制作时匠人们的不厌其烦,体会到宋慈撰写《洗冤集录》时坚守初心,感受过坚持到顶饱览胜景的惊喜,感受过一篙一篙撑出境界的竹筏,接受过协助义诊时村民诚挚的谢意,见识过村民对书记扎实工作的真诚评价……听着队歌,想着即使从医之路,道阻且长,漫漫无期,我,我们,守护着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初心誓言,又怎能停止对温暖的向往!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70727/16234.html

福建医科大学陈文奕供稿

责任编辑:王世杰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