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我以我血荐轩辕:从《红岩》看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时间:2021-12-22 15:23:02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作者:马鹏程

点击:64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11222/106672.html

我以我血荐轩辕:从《红岩》看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2020年6月29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这位为了让大山里的每一个女孩都有学上、生活都有盼头的好校长在采访时说:“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在艰难办学的路上,面对着简陋的环境、病魔的困扰,她从不曾退却。张桂梅说:“演江姐、学江姐,学她的坚强、她的忠诚、她的坚定信仰,她的无畏,成了我一生的楷模。当年还在读中学时期的张桂梅便暗下决心,做江姐那样的人。

江姐,是红色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张桂梅在艰难办学的路上一路坚持?这部小说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传唱至今的精神,不妨从《红岩》这本小说入手,一窥在百年风雨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坚守着的不变信仰。

《红岩》是一部经典的红色革命小说,描写了1948年解放前夕西南地区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迫害宁死不屈,顽强抵抗,为了共产主义信念奋斗终生的故事。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覆灭前夕,疯狂扑杀各地共产党人。西南地区以渣滓洞、白公馆(中美合作所)最为臭名昭著。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这本虽不能说厚重的书,却凝结着烈士们沉甸甸的鲜血,真正是一本“血写的书”。

1948年夏天,烈士何敬平在渣滓洞写下这首诗: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这个歌声回荡在歌乐山的渣滓洞逼仄潮湿的监狱当中,这一首诀别,伴着战友们的慷慨悲歌,在铁窗诗社里一批批把牢底坐穿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不移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看见监狱尽头铁窗外的光明,愈发坚定了他的信念。“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大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赵悲歌之感,此时此刻,似乎《红岩》里的场景和《战国策·燕策三》的易水诀别融为了一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似?为什么我们至今读到这些,依然觉得热血澎湃,热泪盈眶?

答案便是英雄主义。这是传承了千百年的英雄主义,是一种敢为的信仰,敢为主义而奋斗终生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起我们党从百年风雨当中一路走来,屹立不倒。

《让子弹飞》的原著作者,83年党龄107岁被称为“蜀中五老”的马识途回忆说:“1949年成都解放,当我宣布开会,响亮地说出“同志们”三个字时,全场突然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样的表现只有长期在白色恐怖中生活的人才能理解。天亮了!我们这些地下党员终于能光明正大地聚在一起!天亮了!我们终于可以毫不避讳地大喊“同志”,可以堂堂正正地光荣宣布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我们或许无法记住每一个真真实实在渣滓洞里每一位烈士的姓名,但是他们所有人的精神,那种英雄主义的精神,那种为了心中主义奋斗终生的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了《红岩》的每一位人物之中。这种英雄主义将在每一个阅读这本文学作品的人的身上传承下去。

英雄主义,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在文字当中,他是往世的所有你能想到的人们,是那些曾经为了主义,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也是在看、在讲、在听的你和我。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三个人轮流骑一匹马的长征路上小战士,军功章锁入箱底深藏功与名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教书人……他们只是百年精神史、心灵史中的沧海一粟,却让人看见共产党和无数共产党人崇高的境界。他们的青春与热血、牺牲与奉献、奋斗与坚守,宛如星辰闪耀于中华民族壮丽的精神星空。

精神的火焰,永久相传。“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1927年4月28日,38岁的李大钊在绞刑架前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这红花的种子,也已播撒在时间的长河。一代代共产党人一片丹心天地间、甘将热血沃中华,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不绝。在抗击疫魔的战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在高原边关的战位,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照亮中华民族的远大征途。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我们总是以“长征”比喻我们的伟大事业。曾经,在精神之光的照耀下,被国民党反动派认定“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红军,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今天,我们仍奋进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仍然需要沿着这条路志不改、道不变地走下去,以雄健的精神闯关夺隘、以坚定的意志砥砺前行,迎向日出一样壮丽的伟大复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我以我血荐轩辕:从《红岩》看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11222/106672.html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马鹏程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