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成为更好的自己

时间:2020-06-04 00:07:50 来源:潍坊学院刘嘉丽 作者:文/刘嘉丽 • 图/网络

点击:160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00604/79658.html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悲喜、有志向、渴望有志同道合的知己。

第一次读司马迁的文章,是《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历史上很多人都说,因为项羽处事优柔寡断,才导致他最后除掉刘邦,留下了他的心腹大患,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刘邦击败,在乌江自刎。很多人评价项羽这个人物,都觉得他有勇无谋、刚愎自负、性格残暴,认为因为他性格上的不足,导致最后的失败,可我就不这么认为,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英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尽管项羽有许多缺点,可是他在推翻秦朝这件事中所起的作用仍旧是无可比拟的,仍旧是那个时代顶尖的军事天才、最耀眼的超一流武将。我们读历史,就是会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对于司马迁的深入了解,是因为《太史公自序》,古文老师每节课都很耐心的给我们分析每一段文字,最开始我并不理解,后来才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司马迁所在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那时,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不论是因为责任感还是出自什么原因,司马迁做到了他的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就已经设置了史官。他们的职责就是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司马迁认为时代发展是有规律的,所以在这个五百年交际的时代,是该有人来继承发扬周公与孔子的精神了,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大篇幅的写《春秋》的见解的原因吧。“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历史上史官数量不可小觑,但是像司马迁这样的却很少见,这是因为责任感,也是因为对孔子先生的景仰,向初心看齐的进取之心。

从《太史公自序》中,我读出了司马迁对自己年轻时游历四方的种种见闻,以及对继承史官家族的责任感,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司马迁先生的态度。在他在面对残酷的刑罚、众人的嘲笑时,也没有屈服,他的刚直、坚韧,让他一直屹立在历史的巅峰,正是因为他的凛然正气,才使得他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管是什么时期,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阻碍我们前进的事情,但我们总得在自己撑不下去时找一个理由,司马迁自然而然想到了那些身处困境仍然不放弃的先贤:“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正如雨果所说,“人在逆境里比在顾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我们也许没有古人们那么伟大,不会留名青史,但是他们的精神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悲喜、有志向、渴望有志同道合的知己、渴望志向为人所知、渴望施展才能,渴望有情感的共鸣,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逆境中不屈不挠,迎难而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悲喜、有志向、渴望有志同道合的知己。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00604/79658.html

潍坊学院刘嘉丽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