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评:当善良遇上邪恶

时间:2018-05-31 12:56:52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刘桐桐

点击:903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531/26128.html

条纹男孩.jpg

真理被黑暗吞噬之前,童年由听觉、嗅觉和视觉主宰。

——约翰·贝哲曼

由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初看片名时,人们或许并不会把它与战争联系到一起,“睡衣”二字反而还会让人感到亲切。殊不知,这些“睡衣”意味着种族歧视,意味着死亡,意味着罪恶的战争。

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八岁的小主人公布鲁诺是集中营内德国司令官的儿子,他与集中营围栏里的一个犹太男孩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并由他们的纯真友谊而衍生的一个美丽的悲剧。人物的前后变化顺着电影的推进而变化,十分自然,其中交织的各个矛盾也让影片多了紧张感、悲剧感。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影片中出现的人和事,通过视角的转换给成年人以不同的思考,从而增强了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恶的一面的反思与探讨。这部影片并非是“世间绝色”,但却有小故事展现大主题、小视角触发大格局的艺术效果,而且片中不乏隐喻、对比等手法,让人有种恍然大悟、悟而知其痛的感觉。电影的画面很小清新,却遮不住残酷与罪恶;全片不讲战争,却处处能看到它的影子,看到它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更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身处乱世之中,没有谁会是幸福的。

以下是三个耐人寻味的片段:

影片在开始之初,有一幕一闪而过的场景——小男孩布鲁诺在街道上与小伙伴一起张开双手奔跑时,刚好有德国士兵在抓捕犹太人。导演没有选择把镜头聚焦在这一幕上,而是让它一闪而过,充当无名背景。这种“看起来不太重要”的镜头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布鲁诺的妈妈看到那张带有法西斯标记的纸被放在布鲁诺奶奶的墓上时,她伸手想要把纸拿走,她的丈夫却拉住了她的手,她说:“她不会想要的。”但是她丈夫回了一句:“他想要。”看字幕时我以为是打错了,倒回去听的时候发现,的确是“他”,个人猜想这个“他”指的应该是希特勒。“他想要”,想要的是什么呢?大概是这个国度甚至是他野心所及之地的人们对他的俯首称臣,让他们活在他那披着“民主”的外衣的欲望之下吧。

影片的最后,导演给了那些囚服一个慢镜头。这些衣服被多少犹太人穿过呢?临死前,他们把衣服脱下,留在集中营里。然而,他们留下的不是希望,而是死亡的延续。

那么,再回到电影人物身上:

布鲁诺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搬家,他只是单纯地不想离开自己的小伙伴。在他这个年纪也正是好玩的时候,单调的生活让他更渴望能找到一起玩的朋友,因此,远处的“农场”对这个热衷于探险的小朋友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在几次尝试之后,穿过了林子,见到了铁网内的什穆埃尔,这也正是他悲剧的开始。

布鲁诺天真、善良而纯粹,他不知道自己所以为的“农场”其实是一个沾染着无数犹太人鲜血的魔窟;他以为什穆埃尔所穿的囚服是普通的条纹睡衣,衣服上的编码是游戏号;他羡慕集中营里的人们能自由玩耍,不知道他们被纳粹强迫为自己建坟场;他觉得穿条纹睡衣的大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却不知道这些大人的梦想都已被纳粹们打破了;他会因为自己由于害怕而撒的谎导致什穆埃尔被毒打而难过自责;他轻信了纳粹宣传片上的谎言,在进入集中营后提议去咖啡店;在临行前提出进入集中营帮小伙伴找爸爸;在死亡来临前,他仍单纯地说:“我们只是在洗澡”、“我们只是进来躲雨”,用他那好奇又单纯的蓝眼睛打量着毒气室,在不安的时候紧紧握住了什穆埃尔的手……布鲁诺的美好将纳粹分子衬得丑陋不堪,蓝天背景下的黑烟是他们无法掩饰的罪行。

原本喜欢玩洋娃娃的姐姐在情窦初开时选择了走进所喜欢之人的世界,把洋娃娃都丢弃在了地下室里,还将法西斯海报贴在房间的墙上。布鲁诺到地下室找篮球时看到地上那一堆洋娃娃,于是脸上露出惊恐之色,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众们对布鲁诺姐姐的看法,人们惊讶于:是什么让这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抛弃了少女天性、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的狂热粉丝?姐姐接受了法西斯主义教育,和父亲所说的“现在的孩子都学这个”让人们看到教育的不幸——沦为战争工具的教育自然是不幸且失败的。

布鲁诺的母亲在片中原本只是一个不问政事的家庭妇女,她善解人意且不失优雅。但当听到下士说“他们烧起来更难闻”时,她崩溃了,指责丈夫为了自己的职务选择隐瞒房子附近有集中营的事实。但忠心于命令的丈夫对此无动于衷,她只能无声地抵抗着:不打理自己,坐在饭桌上不吃饭。参加完婆婆的葬礼后,她的痛苦无处发泄,她只好坐在布鲁诺的轮胎秋千上转圈,这一幕的镜头是从布鲁诺偷看的视角来拍摄的,这是她对现实的逃避。从一开始时家庭美满的幸福妻子到最后痛失亲儿的母亲,这一转变让人看到了命运的无常和战争带来的灾难。

在影片开头的那场聚会上,布鲁诺和他的奶奶上下对望、微笑,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两个只是这场聚会的局外人。但这两个人最后却有着相同的命运——皆因战争而死:一个死于集中营内,一个葬于被轰炸过后的废墟中。奶奶并不认同法西斯主义,因此与位居官位的儿子关系并不好。更让人感到同情的是,在她的墓上,被放上了带有法西斯标志的东西。连自己厌恶的东西都不能在死后避过,实属人生之大不幸。

犹太小孩什穆埃尔代表的是整个被纳粹残害的犹太人群体。他躲在一堆材料后面吃着布鲁诺给他带来的食物、跟他下棋,尽管这短暂的快乐会在哨声响起时结束。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已经化成了那缕缕黑烟,这种孩童般的无知让他在回答布鲁诺“你们犯了什么错”的问题时,只能说:“因为我们是犹太人。”在小孩的认知里,身为犹太人本身就是错。这种错误认知来源于希特勒那毫无人性的种族灭绝政策。当布鲁诺隔着电网跟什穆埃尔握手时,这种政策显得毫无意义。

影片结束得很突然,毫不赘述,但每一幕又都恰到好处。只有空空的营房,乱糟糟的条纹衬衫,失魂落魄的父亲大喊儿子的名字,以及在雨中抱着儿子衣服痛哭的母亲。

战争和歧视都不能永恒,但却是世间最锋利的剑,伤人伤己,徒留痛苦。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电影图片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180531/26128.html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通讯社刘桐桐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