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我与书籍的故事

时间:2022-09-15 13:47:51 来源:塔里木大学 作者:赵佳丽

点击:51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20915/125128.html

图书推荐活动系列展示

当我的人生出现波动,散落的碎片,我开始去珍惜,我开始拼凑出记忆里关于理想的蓝图,我从书中寻找慰藉,书也在缝补充满创伤的我,这便是你与我的初识。如此潦草,又如此绚烂。--题记

首先,分享一下书与我的故事吧。也许此刻分享我的不幸,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但它的的确确改变了过去的我,请各位耐心的听我说完。

20年的夏天,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年放下手中的笔,志趣盎然的看向周围,转眼又瞟向窗外。此时,离收卷铃声仅剩几分钟时间,“也许卷上琳琅满目,是对文科生最好的嘉奖”,他心想。窗外,他看到零零散散的落叶,听到了窗外知了声、鸟鸣声、蝉鸣……他甩尽最后几滴遐想,支撑着自己熬到了最后一刻。铃声响起,身旁女孩的脸颊微微涨红,紧接着是顿顿的哭泣,扰动了男孩的心,惊了童真幻想的梦。

少年的烦恼总是随风而去,他本幻想考后将是三年积攒下的倾诉,是喧嚣,是分别与结束的苦与乐。可现实是:寂静。

在车上,稚嫩的少年,伪装者寂静的外表,心里却越发如火如燎的进行着。他盘算着几月前定下的“考后清单”,好好放纵自己的内心。少年朝向着昔日的好友,相视一笑,却又不好意思打破这几代人营造的寂静。算了,何必想这么多不合时宜的事,着眼于眼前嘛!去唱!去跳!去躁动!

少年幻想着回到家中绽放自我的放纵,却未曾知道,从教室离开的那一刻,也带走了他最后的力气与追忆。那一晚,并没有过去曾幻想的那般美好;那一晚,实际上,比三年严格监督下更要顺从;那一晚,梦,有欢乐,有不舍,以至于清晨少年不忘钉钉上的一声报备。幼稚少年的青春转瞬间在荒诞中结束,却未曾再有过逗留。

幼稚少年的青春稀里糊涂地停止了吗?

一年荒诞过去,少年再次踏进昔日那座熟悉的考场,目光中多了几分焦灼,缺少了过去那种坦然和毅然。一年时间里,除了幼稚的脸庞外,似乎与过去无什么大不同,倒是心地有几分成熟罢。没人知道他在这一年里经历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一年,他落得满身遗憾,但乐观的心致使他相信:未来美好,尚可期待。

那一年,他自命不凡,却四处碰壁。他清醒地看着虚无缥缈的希望在他手中转瞬即逝。他看着自己愈来愈挫,愈发消沉。

那一年,悔恨和遗憾拨动着少年的心弦,无人听他倾诉,他也不愿揭露。在一段段迷茫与消沉中,他选择在书中寻找慰籍。

也许成长只是一瞬间,在成长走向成熟的道路中,总要经历一些苦与乐,它至少让你清楚、明白,你现在所处的真实是真实存在的。而成熟的标志也绝非是所谓的风轻云淡,看破一切的夸夸其谈,成熟的标志更倾向于所谓的天真,抵达所仰慕的浪漫。复杂永远是成长的异变。无数个夜晚,少年在脑海中幻想着自己与父亲在土地里滴打的泪。虚幻与迷茫,拍击着少年的灵魂,他渴求答案,却无从说出无法指出。幸而一场奇迹的邂逅,让此刻少年19岁的年纪里,获赢了新生。

自此,我与书籍的故事并开启了闪亮的篇章。《周国平散文自选集》,他将人生哲理与智慧简明扼要的灌输于我,我想这应算是我踏入哲学的起点。条条段段的文字,填充着空虚灵魂的我,“我一无所有但我有语言”、“独处时时间性的,交往是空间性的”……富有哲理的言语,冲洗着浑身沾满泥泞土壤的我,洗刷着我的罪恶,洗刷着我的空虚和遗憾,我开始学会独处。

当我越发阅读,我越能感受读书带给我的意义。对于一个灵魂空虚的人而言,那些充满智慧与哲学的文字,就像是点燃其心头之火的力量,灼热起灵魂。我不满足我所现有的灵魂,我知道那火焰便是我灵魂的食粮,而富有智慧的思想便是支撑其这火焰燃烧的干柴。

从一开始《未来简史》、《哲学的故事》、《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到后来《大国的崛起--苏联崛起的台前幕后》、《切尔诺贝利的真相》、“霍金三部曲”,甚至是《剑之书》、《火药魔法师》、《全球高考》、《光渊》“四重奏”,到现在《论自由》、《梦的解析》、《人生的智慧》、《自由在高处》……从一开始的空虚,到慢慢地个人升华,并谋求与人类智慧的伟大灵魂对话,我的灵魂层面不断提升,内心的灵魂也不断升华。有人说这是一个空虚的时代,是信息过于泛滥、信息垃圾肆意横飞的时代,但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感激新科技时代造就下信息时代的今天,因为它的的确确改变着我,填补了我灵魂境界的空虚,使得我个人得以成长,并获知我行动上的思考。我由一只“一元论的刺猬”,渐渐演变成多元论的求学者,并且我相信,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批拥有智慧的人。

在这些经历作为支撑前提的基础上,大家知晓过去的我,那么现在我可以畅谈柏拉图的一部名著《理想国》。这部承载着古希腊哲学家的伟大智慧并探讨正义思考的哲学问题以及智慧至高性及思想的多维性的记录,牵动着我的想法,这是一本事实在在的、我与古希腊哲学家相互交流的巨著,更是一本我作为倾诉对象,分享我的故事、我的想法的一本追忆录。

全书以洞穴比喻开头、结尾进行展开。柏拉图假借苏格拉底的口吻,以苏格拉底在本狄斯女神节日庆典集会上作为契机进行语言的记录。《理想国》是对苏格拉底辩论、口头交流的记载,在交流中逐渐发掘、发现人的智慧以及对待事物问题、人类命题的看法。《理想国》思想维度跨度高,思想全面,以至于后世有人戏称:“后世的所有哲学,实际上都是对《理想国》的注释和补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本书历经2000多年仍具有光辉价值?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要去阅读?要去感悟?

我认为,实际上归根结底在于--思考。

“有了思想者,才有理想国。”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理想国》?“理想国”究竟属不属于“乌托邦”?或者换言之,“理想国”最终指向性究竟是不是虚假的?是否能够实现?假如无法实现,那么读它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呢?阅读本书之前,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思考,但我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恰恰是《理想国》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的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大同社会”。何为“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那么,这种社会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想法而客观存在,还是依据人的主观性而主观存在?我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马克思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整体是前进的、进步的、上升的。此外,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告诉我们,“优胜劣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整体向前、不断进步、不断攀升的过程。尽管人类文明十分脆弱,在面临疾病、饥荒甚至战争情况下,很有可能遭到毁灭。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并未中断,在一次次沉重打击下也会引起另一次的翻腾,推动着向一次次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美好的理想国度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我们追求过程很艰难,现存《理想国》可能并不完善,甚至并未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但我们知道、认识到、了解到,的的确确存在一个“理想的国度”,等待我们去追寻。尽管,《理想国》与其衍生的《乌托邦》有很大争议,但同伟大哲学家灵魂间进行对话走出我们的偏见,我们将会有我们的思考和启发。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评论:“少年没有乌托邦,心怀远方自明朗。”大意是:少年没有完不成的理想、心中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想去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了努力,一生光明磊落、乐观、开朗。这段话单单对我而言,可能是现实主义者对理想主义者有力的回击。但自己想想,又发现不然。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观念之争,的的确确是一个待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四处碰壁,我们会觉得在现有的现实下理想太难实现。我们会深深陷入虚无的遐想,内心消沉,认为理想是具有虚假性的,我们陷入消极悲观。但当我们走入现实主义者的行列,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目标,似乎这一幕幕都在重演。我们深深地陷入怀疑:究竟是否是理想观念本身出现了过错?

这便涉及到人类思考论的问题。作为人,我们一步步从希望走向失望,又从失望中重拾希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什么?是对自我的认知。我们每个人并非自愿来到这个世界,演绎着并非我们自己选择的剧本,我们一次次被社会现实所打倒,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一步步刷新对我们自己的认知。我们无法一口气达到我们的理想,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因为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许这个世界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太过于残酷,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显现出十分美丽的一幕。因为至少对我而言,理想本身值得追求,其结果也往往符合社会应求。

怀着对理想强烈的热情,再读《理想国》,你会发现你所获得的感悟似乎又与曾经那个自我感悟不同,究竟何为对?何为错?我认为这无论对错,而应该探讨你的最终指向性是什么。此外,我们应摆脱“一元论的刺猬”,成长为一只辩证看待问题的人。先烈孙中山警世恒言尤在身心:“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日。”

(在这里说了这么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思想性的情节,即在辜鸿铭受任于北大英文教授之际,学生嘲笑它的辫子他给了极端的讽刺“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至少对我个人而言,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现实保守派对理想立新派的一种讽刺。)

畅谈许久,请各位同我一起进入《理想国》的世界,感悟与伟大灵魂对话间的价值魅力。我将分享给大家我目前正在思索的一幕:特拉需玛科与苏格拉底的辩谈。

在这场辩谈中,特拉需玛科主张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它的辩词很具有说服力:“进行统治的强者,都是着眼于它的自身利益而制定他的法律的;因此,民主政治所制订的是以民众为强者而进行统治的法律,僭主暴君政体所制定的是以僭主暴君为强者而进行统治的法律,以及其他政体都是如此。他们宣称,这些统治者的利益,他也就是那些被统治者的正义;而谁要触犯这个利益,这些政体就惩罚谁,视之为违法者,视之为触犯正义的人。因此,我的尊贵的先生,我说的在一切城邦之中正义都是那同一的东西,这话就是这个意思;它就是那现政权的利益。”

其实一开始看到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我便会想起童年那被戏称为“哲学武装”的动画。动画宣扬的哲学观以及价值观仍牵动着我。“正义是强者的利益”,那么何为“强者”?何为“弱者”?动画中的强者们,一开始认为:“强者战胜弱者本就是天道,爱只是让人感到恶心的借口,它是弱者乞求强者给予他们不应该得到东西时候的借口。”最后的结局是,当强者们提出疑问,他们幡然醒悟:“何为强?何为弱?强就是弱,弱就是强。“他们深深陷入绝望与无助之中,直至在后来轮回中找到归宿(尽管这种归宿我不是十分认可)。

不妨想想,假如正义是强者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虽然是人,但他们从来没有过过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一切都遵照他人的旨意而活。这种人千古以前就有,千古以后还是不会消失。这种人得不到自由。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就被枷锁禁锢了。“

没有比这段话更能想象那时的画面。强者欺压弱者,强者内部分层、打压,以此循环往复。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并非是奴隶制时期压迫时代。或许目前而言,存在等级上的打压,但这种欺压实际上是有一定界限。我们会发现,我们追求理想上的完美社会,或者是大同社会,看似虚无缥缈,实际上正在慢慢践行、实现。尽管这看似虚无,尽管对我们如今而言仍然无法接受,但当我们抱定着谦卑的态度走出自己狭隘的偏见,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古人、今人乃至对未来社会构建的根本看法。

在这场辩论中,苏格拉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特拉需玛科的错误:人是不可能不犯错,正义并非是所谓的完美执行,正义并非是非自由。在校园独行中,我会时常问自己,当别人询问我问题时,我能否给出回答,我能否辩证地诠释出我所想,所见,所感。我愈加探索伟大先哲的智慧与灵魂,我便愈加发现我是无知的,也正因此,我在不断求知。

数千年的迷茫与尘朽,在今生似乎愈加光亮,也愈发深沉。浩瀚宇宙奇迹般创造出了有思想的人,并指引着我们不得不惊叹生命诞生与延续的奇迹。思想孕育的的伟大理想在一代代人手中接力,美妙的国度也在我们一代代人手中支起,延续。

我们很难去定义,思考的价值是什么。但是我坚信,当我们学会去独立思考,和古代伟大灵魂间的智慧对话,我们可以蜕变,尽管这种蜕变如此漫长,如此遥远。

我非常认可罗翔老师的一句话:“如果在这一年的时节里,你精读一本到两本的经典,那么你这一年,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在于人类伟大智慧灵魂间的对话中,我越是领悟,我越发感受到自我的渺小。也许,我只能一字一字逐句来读,一点一点把我思考的想法写出来,但也正因如此,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心中干柴在燃烧,在填补我内心的空虚。也许这就是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又或许是,我无知,所以我求知。

如愿时间在此永恒。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图书推荐活动系列展示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20915/125128.html

塔里木大学赵佳丽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