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区块链+传媒=?

时间:2018-06-07 21:59:29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廖欣宇

点击:5042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news/opinion/20180607/26390.html

区块链+传媒=?

“得区块链者得天下”,这是打开链得得app界面的第一句话。链得得背后的“钛媒体”在链得得正式上线时,发布了一篇名为《链得得APP“区块链玫瑰”限量一万朵,注册即得》的文章,文中写道:“区块链革命洪波涌起的公元2018,在2月14日这一天,伴着专业、坚守、信赖与温情这些情人节最能传递的品质;链得得,中国第一家由专业财经媒体背景团队倾力打造的权威区块链金融数据平台,火热上线。”

对此,区块链的狂热粉丝们不断强调,这是一个属于“区块链”的时代,它终将取代互联网,掀起下一场技术革命。

区块链与传媒的“新火花”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够协同运转的数据库存储系统,不同于目前的传统数据库,它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即“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这个系统中没有类似管理机构这样的权威中心,信息直接被记入个人的数据终端,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缺失状况的出现。

前段时间,传媒界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华盛顿邮报》副总裁Jarrod Dicker跳槽去到区块链媒体Po.et。《华盛顿邮报》在传媒界的知名度比这家名为“Po.et”的区块链媒体高得多,Jarrod却选择了Po.et。

Po.et是区块链和传媒结合的一个典例,是全球知产区块链媒体的先驱者。它的“自我介绍”是:“一个共享、开放和通用的账本,旨在记录数字创意资产的元数据和所持有者的信息”。如果用户想让自己的照片或者文件有一个独属于自己并且不能被修改的标签或者符号,就只需将照片或文件传到Po.et的官网上,并支付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就能获得保障自身“知识财产”的个人符号。

在区块链技术和传媒结合这一领域,Po.et并不是“孤独”的。挪威的Hubii公司是一个正在向区块链媒体转型的新闻聚合平台。该公司在区块链技术和新闻结合中,还引入了“假新闻”的识别过程。自由作者在该平台上发布了文章,用户可以自愿申请加入识别新闻的真假,如果识别为“假新闻”,那么用户可获得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虚拟货币作为奖励。这样,新闻审查成为了一项“大众项目”,而非“中心化项目”,大众审查新闻,突破了中心权威机构审查新闻的限制,让“新闻真实”上了一个大台阶。

除Hubii之外,在新闻界马上要一展手脚的还有美国的新闻媒体Civil。Civil旨在实现新闻市场的公共化,记者和用户将会实现更加直接、简单的互动联系。记者可以直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然后以个人或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新闻业务,新闻审查也由受到利益驱动的用户来完成,用户自愿对新闻进行甄别从而获得奖励。《头条媒体实验室》的报告显示:现在,有近三十名来自《纽约客》、《洛杉矶时报》和Politico的记者报名入驻Civil。Civil的联合创始人Daniel Sieberg表示,“新闻产业将是最早面向消费者应用区块链的产业之一。”

区块链媒体的“泡沫”风险

国外的区块链媒体如Po.et已拟定好各种发展计划,并已成功实现部分计划。国内拟投资2亿美元的知产类区块链媒体Press.one,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启动项目的动作,甚至连项目策划都没有。Press.one和Po.et的性质相差不大,但具体项目实施情况却是天壤之别。在一个介绍和讨论区块链技术的社区ChainB中,有一篇名为《媒体和出版业区块链应用的领跑者》的文章表示,“目前Po.et已经与The Merkle ,Crypto Insider, Coin Speaker,铅笔四家国内外知名区块链媒体达成伙伴关系”。反观国内如Press.one这类区块链媒体,却在应用策划上杳无音讯。这些项目通常背负着数额巨大的虚拟数字货币集资问题,目前还未实现的项目让巨额集资成为了随时都可能破灭的“泡沫”。

除了知产类区块链媒体,另一类区块链媒体也面临着“泡沫化”风险。3月6日,《娱乐资本论》转载了一篇名为《开培训、抢域名、自媒体,区块链薅羊毛三大招了解下》的文章,文中称:“自媒体是‘区块链疯狂’中的佼佼者。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它们正像雨后蘑菇般冒出来。据统计,名字里有‘链’的公众号有130家,有‘币’的有170家。而其中超过50家都诞生在今年1月。它们生产的文章也淹没了其他一切类别。新榜趋势显示,最近30天,区块链的文章有2万多篇,超过了新零售,仅在人工智能之下。”这场“区块链之风”不仅如此,有相当一部分金融媒体、科技媒体也为“区块链”留出版面。据《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调查显示:耳朵财经、金色财经、未来财经等媒体已经开始了“区块链”报道,一家TMT媒体的主编也表示,已经预留了区块链相关频道,正在策划内容。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升值时,为了追逐利益,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兴趣也大大提升,新一波的流量红利驱动着不少媒体纷纷涌入区块链领域。

2011年,比特币进入中国,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比特币及区块链技术显得稚嫩。短暂的区块链发展时间同时也制约了国内区块链领域专业人才的成长。大量区块链媒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资讯、分析等高质量内容。这形成了典型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人才的价值被过高估量。在一个名叫“3点钟无眠区块链”的讨论群里,有人为区块链人才开出了“三万”甚至“六万”薪酬。搜狐网上有一篇报道写道:“一个200阅读量的区块链自媒体收10万发稿费”。对人才的巨额投资也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人才的价值难以被转化为经济利益,一场“人才投资”的泡沫可能会随风而散。

人才的缺失导致高质量内容的“供不应求”,想要从这次流量红利中捞一笔的部分区块链媒体因此出现“洗稿、抄袭”等现象。《新浪财经》发表的一篇名为《区块链媒体野蛮生长:资本裹挟下“抄袭、洗稿”严重》的文章称:“2月21日18:35,钛媒体、ChainDD(链得得)创始人赵何娟发朋友圈,言辞激烈地怒斥金色财经侵权链得得独家原创文章。后经双方工作人员交涉未果,赵何娟于晚间22:45再次通过朋友圈发声,称对方在照搬盗稿后洗稿。”部分区块链媒体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将直接导致媒体流量的流失。而大量涌入区块链领域的媒体将面临着生存困难。这让区块链媒体本身成为了外表绚丽但本质脆弱的“泡沫”。

“传播”中的区块链

马克思的实践观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变革。当区块链技术和传媒结合时,实践发生变化,那么站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也会变化。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协同运转,即将信息同时分享到每个用户的数据库终端。这对传播学中的“人际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彬编著的《传播学引论》一书中写到:“人际传播需要在一种相同、相通或相似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传而不通。这里所说的经验范围,是指人们由于各自的性格、环境、经历及教养而形成的对人生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累积经验,包括生活阅历和知识构成两个方面。”人与人在进行交流传播时,必须要背负起经验范围,并且人们只能在经验范围的背景上进行沟通理解。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相同的经验范围,促进人际传播,实现人与人之间更顺利、亲近的交往。

在尼普曼的“拟态环境”观点里,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当区块链技术进入每一个用户的生活里时,根据其“去中心化”特质,媒介组织将不再是一个信息发布的权威机构,任何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的传播者,媒介将可能失去其创造“拟态环境”的功能。对于受众,未知的环境将更加真实。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中所有被记录的信息会被永久保存,不仅是属于用户个人的这一区块对其进行保存,还有很多的区块共同保存这一信息。《读读日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中这样介绍区块链功能:“分布式存储,通过多地备份,制造数据冗余,让所有人都有能力都去维护共同一份数据库,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彼此监督维护数据库的行为。”这样,对于信息的管理和监管会更加得轻松和便利,这对在信息多样且更新频繁的社会来说,有重要意义。

在不惑创投李祝捷看来,“区块链是设计精巧的庞氏骗局”。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则非如此,智能搜索平台Bibblio的联合创始人Mads Holmen说:“你现在可以嘲笑区块链,它可能在未来十年变化不大,但它将改变整个世界。目前全球有1800万个数字货币钱包,而1800万也是1994年互联网用户的数量。”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news/opinion/20180607/26390.html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廖欣宇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