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抗战老兵背后的故事——广东海洋大学学子探寻慰问抗战老兵

时间:2016-08-21 22:47:05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红色小分队 作者:文/杨伟成 • 图/何建轶

点击:124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60821/3309.html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红色小分队

湛江8月21日电(通讯员 杨伟成)八年抗战,侵略者的铁骑践踏蹂躏祖国的领土,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是他们,向世人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的含义。

近日,湛江海洋大学理学院红色小分队“三下乡”实践团队去往湛江市麻章、赤坎等区,探寻慰问抗战老兵,跟着老一辈追随历史的跫跫足音,重温那段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

吴茂生给志愿者讲述其抗战历程 何建轶摄

(吴茂生给志愿者讲述其抗战历程 何建轶摄)

通讯兵吴茂生 “十八般武艺”苦守特殊战线

吴茂生今年92岁,隶属新6军14师42团第3营通讯连。1943年广州湾被日本占领后,吴茂生一家被迫迁居贵阳。

1944年,吴茂生就读贵阳华侨第一中学。为响应学校宣传,吴茂生弃笔从戎,成为学校第一批应征入伍的学生,入编贵阳教导第3团。

那一年,吴茂生在印度列多训练三个月,“在列多那里,我们要学习使用步枪、冲锋枪、重机关、轻机关等一系列步兵科目,而且要在三个月内全部学会,”吴茂生说。训练结束后,由于其文化底子较好,便被安排在新6军14师教导队学习通讯,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新6军14师通讯营,后来便一直紧随着司令部。

从开始参军到抗战胜利,吴茂生一直辗转于世界各地,虽然没上过前线,但更多时候是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每当前线传来噩耗,我的内心就是一段煎熬,恨不得自己也上前线,和鬼子周旋”,吴茂生说。但他也知道,每一位士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作为军队中的通讯兵,职责是及时接收和传送消息,做前线的士兵的后盾。

在讲述抗战生涯的同时,吴茂生还向实践队展示了各界志愿者赠送给他的纪念徽章和纪念绸带。“当时知道中国打胜仗后,我特别高兴”,当被问及抗战胜利时的感受,吴茂生说,“日本仔一被打败,我就想立即返屋企”。

1947年,退伍的吴茂生回到家乡,跟随父亲经商,并于次年结婚。“种有两三棵水果树,闲时打理打理;平时和老伴两人相处,过年时儿孙满堂”,当谈及现在的生活时,吴茂生脸上满是欢笑。

黄健忠在家中接受志愿者采访 何建轶摄

(黄健忠在家中接受志愿者采访 何建轶摄)

运输兵黄健忠 九峰山激战鬼子险丧生

黄健忠,1925年出生于广东化州市平定镇一户乡绅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私塾教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爱国教育和抗日思潮的影响下,黄健忠保家卫国的念头日渐强烈。终于在1944年3月,时在广东高州师范学校读书的他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编65军160师478团,那一年,他才19岁。

两年抗战路,黄健忠在军队中负责开车,每当日本兵的飞机经过,都会向汽车开枪,这时他们不得不跳车,随时可能牺牲。“天天有人死,枪一响就有人死”,是黄健忠对战争的评价,战争可怕,但他知道他不能退缩,军人的信念支撑着他走过两个年头。

“记得1945年的1月,九峰山一战中,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与日军正面激烈交战50多个小时后,黄健忠所在的军队因不敌被迫退到潮湿的山洞中,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春节。

“当时物资供应不足,我们这边很多人病死饿死,记得在一次停火对峙中,子弹穿透了我的衣服,击中了我身后的队友,结果他壮烈牺牲了”,黄健忠悲痛地说。可能是枪林弹雨中的生活,致使黄健忠更加珍爱生命,更明白活着的意义,更珍惜战友间的情谊。

解放后,黄健忠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负责武器、飞机残机的运输。

如今的黄健忠身体一般,“我每天在楼下的公园步行两个小时,大概10公里,风雨无阻”, 黄健忠说,这足以体现一个军人的气魄和毅力。

黄健忠一生为人老实,做事认真,“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老兵对国家的贡献得到政府的认同”。在子女小的时候,黄健忠便教育他们,“党是大家的,国是大家的”。“这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受到的教育”,志愿者杨伟成如是说。

范国华在家中接受志愿者采访 何建轶摄

(范国华在家中接受志愿者采访 何建轶摄)

勤务兵范国华 盘旋洞智擒土匪计谋多

“小鬼,来来来,”“干嘛,师长,”“娃,你还挺机灵嘛,要不要跟着兵团师令”,只因师长的一句话,范国华十几岁便跟着部队。

范国华儿时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十几岁便成了国军第5军著名抗日将领邱清泉身边的勤务兵,跟随部队从贵州省安顺县驻扎到昆明。

入伍后的范国华“初生牛犊不怕虎”,记得有一次,自己一个人拿上枪就去打碉堡,还立了大功。“当时组织没派我去,我自己偷偷去的”,范国华说,“那时不懂事,也没想那么多”。那一次,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开枪,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打鬼子。

“战斗连战斗啊,又来到华源,消灭了北方两个团呐,打战真勇敢……”说到华源战争时,范国华兴奋地唱起了当年军队胜利时的歌,眼神中充满对军队生活的回忆。

“在四川打仗的年头,贺龙的一只队伍发生叛变,不跟贺龙走,自己回去当土匪,我们知道后便跟他们打起两三年的硬仗”,范国华说,“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洞里,那个洞里面,有S形的转弯,站在洞里面,打也打不到,机枪和炮弹也没办法。(后来)我们就想,既然这个洞口在半山腰,淹水和火攻等方法都不太行得通,那我们就试着用烟熏的方法逼他们出来。首先用石头把洞口堵起来,留一个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口,然后让老百姓帮忙弄点青椒,你们知不知道,四川人喜欢吃朝天椒,而且炒过的朝天椒闻起来特别呛鼻,就这样把他们逼出来。”。

1943年到1945年,范国华跟随部队辗转于印度、滇西龙陵、畹町周边要地、昆明等地,见证参与了反攻缅北、收复龙陵、打通缅滇公路、收复畹町等战争。退伍后,范国华被安排在湛江市商业储运公司当司机。

“为人民服务”,这是最朴素却最真诚的语言,却是范国华对其抗战生涯最好的诠释。“你们能来看我们,我们已经很开心了,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人们知道有一个范国华”,范国华的老婆如是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60821/3309.html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红色小分队杨伟成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