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安理工大学学子走进陕州探访原始民居建筑 ---地坑院的保护与延续

时间:2018-08-20 15:19:55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文/田林倩 • 图/田林倩

点击:60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20/47731.html

地坑院与多年的澄泥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驰老先生的合影

西安理工大学学子走进陕州探访原始民居建筑

---地坑院的保护与延续

x.jpg

地坑院景区门口合影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暑假期间来到陕州地坑院进行走访调研实践。在今日的大西北,窑洞仍然广泛存在。大约四千万人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土房子里。在河南的西部,有个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的民俗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人们也称它天井院。陕州地坑院是豫西山区一种“平地挖坑,四壁凿窑”的独特民居形式,是远古时期人类穴居的延续。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xc.jpg

地坑院俯视图

本次实践队旨在调查传统古民居建筑的现存情况、建筑特点、延续保护。通过前期的了解我们得知,每一种民居形式逐渐改良延续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征。地坑院建筑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充分反映豫西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特征。如今,随着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和退宅还田、土地复耕力度的加大,夕日住在地坑院的农民逐渐搬到相对平坦地方,集中建平房、小楼房居住,地坑院正在逐渐面临废弃、坍塌的问题。因此,保护地坑院院显得十分必要。

s.jpg

问卷调查

队员们在几天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探访、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等各项活动。除此之外,在当地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队员们与景区负责人在会议室举行了西安理工大学与陕州地坑院景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并签订协议。随后,队员们与景区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座谈,细致了解了地坑院的建立背景、民俗文化、施工方式、保护情况等内容。座谈会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随即在景区展开了问卷调研,并就游客对地坑院景区文化民俗的了解程度、地坑院建筑现如今的消逝与保护形势、游客对于地坑院保护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采访,一整天的走访下来,收集到了不少具有实际分析价值的资料。同时,对于我们最为好奇的地坑院排水问题,也在队员们逐渐探访中得到了解答。

h.jpg

老先生为我们进行讲解

调研过程中,我们特意探访一位在地坑院景区居住了多年的澄泥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驰王老先生。老先生年岁已高,却精神矍铄,他得知队员们是从西安专门来调研学习的大学生后,非常高兴,坚持要带着队员们参观,这片区域有共有21个地坑院子,年轻人走一遍下来都需要两个多小时,可老先生边走边讲,声音洪亮,时不时指着地坑院的防水墙、穿山灶说“这些都是我当年修建的。”通过他的讲解,我们对地坑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m.jpg

原始地坑院

为了解最原始的建筑形态,实践队员们特地驱车深入村落中,探寻山林深处还有人居住的,未经过政府修葺的最原始的地坑院,队员们不怕吃苦,克服多重困难,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对于地坑院最真实的感受,通过观察询问、分析并于自己所学知识的结合,我们逐步解决了面临的困难和难题。

通过几天的调研,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魅力,它深刻包含着中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应当被长久留存。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细致深入的完成每一项工作,每天晚上返回住处都会开展总结会议,整理调查资料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内容。经过四天的不懈努力,队员们完美完成了此次实践的所有计划,并安全返回西安。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计划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建模分析,将这一宏伟的建筑瑰宝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在更多人面前。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20/47731.html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田林倩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