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安徽农业大学学子赴马铃薯六大主产地“三下乡”:云南昆明站

时间:2021-08-08 11:14:19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作者:文/李如茵 刘薰遥 • 图/刘薰遥

点击:26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10808/100043.html

图为队员和村民在田间察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如茵 刘薰遥)7月17日至18日,安徽农业大学土豆窝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昆明市白云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鄢高翔,园艺学院蔬菜科学系讲师吕钊彦同时线上参与调研。此次云南调研之行由队员刘薰遥主持。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当地马铃薯种植户,调查马铃薯生长状况,询问白云村种植历史等活动对白云村马铃薯种植和销售情况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对白云村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7月17日上午九点,队员到达白云村主要采访人的家,村民带领队员前往她的马铃薯田。七月是马铃薯收获的季节,村中大部分的马铃薯都已经被采收,由于队员的采访安排已经提前告知,她为大家留了一小块未收获的土地。

60f7837366de6ki.jpg

图为被采访人种植的马铃薯。

到达目的地以后,队员发现村中大部分作物都是用大棚技术种植的,如白菜和玫瑰花,而高山红皮马铃薯和当地的特产“毛芋头”却是露天种植,刘薰遥询问了白云村村民,村民解释道,马铃薯的大棚技术在白云村并不成熟,在大棚里一年也只能种植一到两次,而其他作物却能种植五到六次,甚至每月种植一次,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队员在农户家的马铃薯地中挖取了几株土豆,一株可以产五六个,产值较高。下午,当地马铃薯种植户接受了团队的云采访。

队员还询问了当地马铃薯种子获取渠道,播种、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机械使用情况,同时还采访了他们网络销售的意向,他们耐心地回答了问题。据了解,白云村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也并没有网络销售的意识,还保留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云采访过后,队员向老师说明了当地的情况,并开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昆明市呈贡区白云村的主要产业就为种植业,他们的农作物主要销售往本县及省内,种植业是当地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带动了白云村的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60f9444d37b95sk.jpg

图为队员在采访当地农户。

通过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土豆窝的成员们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社会实践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更加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同时,团队合作也促进了队员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大家相互鼓励,一起前进,一起学习,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10808/100043.html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如茵、刘薰遥)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