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疫情后期实体经济的恢复以及人们现今的经济生活水平起色

时间:2022-09-15 18:01:57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文/陈玫羽 吕靖仪 陈冲 李芙蓉 • 图/网络

点击:1574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15/125138.html

疫情后期实体经济的恢复以及人们现今的经济生活水平起色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协会针对疫情后期实体经济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主题:疫情后期实体经济的恢复以及人们现今的经济生活水平起色

调研时间:7月15日至7月30日

调研地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黄旗村

调研形式: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政府部门访谈等

引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经济都出现了下滑,实体经济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而短暂的下蹲,是在思考,是在蓄力,更是在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球,给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关系到中国发展大局,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稳定性。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因此,客观辩证地认识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看到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应对疫情冲击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基础和显著制度优势,特别要看到疫后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机遇。

摘要:

新冠肺炎病例于2019年12月在武汉发现,随着春运的到来,疫情在2020年1月由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在3月又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直至发展成为全球性卫生事件,国际卫生组织将此疫情定义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为了遏制疫情的发展,我国官方出台了控制人员流动、隔离治疗、“云办公”等政策来刮骨疗伤,此政策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却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对实体服务业的冲击,两个月的停工停产已经让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全国GDP同比降低6.8%。截至2020年5月初,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多地企业正有序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工复产。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内需难以短期复苏,加之国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态势,疫情仍会对本国经济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本文将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层面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中国经济实体经济恢复

一、疫情后实体经济的起色与发展

民生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

从民众对民生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超过一半的人对民生政策知道,但是了解并不具体,此外,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相对较少,且人数接近。

物价上涨体现

我们向群众提问了他们认为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其中食品类占绝对比例,接近一半;其中房价占比也比较高,在二成左右;其次出行方面(汽油,车票,机票等),家用电器,文化娱乐占比相对较少;而日用品类和服装类的占比最少。

疫情期间的物资保障程度

结合当下时事,民众在疫情期间,食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保障程度,五成的人认为比较紧张,超过25%的人认为比较充足,而少于25%的人认为非常紧张。

群众对民生问题的担心程度

关于群众对各种民生问题的担心程度,显然,群众对于住房和就业的问题最为关心,其次担心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食品安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

是否曾存在对疫情的恐惧拒绝或减少到实体店购物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人曾存在对疫情的恐惧拒绝或减少到实体店购物,但是依然到实体店购物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认为由于网购的日益发达,因疫情减少到实体店购的人们可能会选择网上购物。

认为受影响最大的实体店铺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实体店铺是餐饮类店铺,其次是住宿类店铺和服装类店铺等,电子销售类店铺和五金类店铺是人们认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实体店铺。

疫情环境下,个人及家庭经济消费受到的影响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在疫情环境下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大,会选择性购物。少部分人认为其个人及家庭经济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小,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花销。极少的人认为疫情环境对个人及家庭经济消费无影响。

后疫情时期,国内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是否愿意外出

调查发现在国内疫情得到一定控制时,不愿意外出旅游的人占大部分,但愿意外出旅行的人也很多。只有极小部分人对外出旅游呈无所谓的态度。

疫情后期不愿意外出旅游的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疫情后期人们不愿外出旅游的原因是主要担心疫情反复,其次是因为缺乏资金,少部分人是因为无人结伴同行或者是本身就是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外出旅行。可见疫情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疫情后期很多人们仍担心疫情反复而选择不外出。

二、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综合以上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疫情期间,人们对于关键的民生保障问题处于初步知道但并未深入了解的阶段。在此阶段,民众普遍重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就业、医疗以及教育进行高度关注。有半数以上的民众注意到了教育、医疗以及公共服务上的显著变化。除此之外,对于物价上涨问题,63%的民众指出房价依旧是上涨的要点,他们表示部分房价确实是太高而无法接受。对于医疗、教育费用,由于政府严格把控,大部分民众表示可以接受。在疫情的威胁下,百分之80%以上的民众表示疫情期间去往实体店的频率减少,并对实体店的发展情况表示略微担忧,认为客户资源少、工资发放困难等均为经营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对于国家扶持经济等一切的利好政策,多数民众表示有进一步了解并对生活带来便利及改善。

三、疫情后期实体经济发展恢复的对策建议

第一,应对疫情短期冲击,要以救助中小微企业、困难群体和畅通经济循环为主。当前最紧迫的还是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争取尽早结束疫情,恢复正常经济运行。同时,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畅通劳务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使经济循环尽快正常化。

第二,中期则要立足于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立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施疫情后经济恢复和振兴一揽子方案。应该看到,已经出台的应对疫情的短期政策多为应急性、临时性举措,缺乏对疫情影响程度的整体评估。可在综合评估疫情影响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明确恢复和振兴经济的目标,提出确宏观政策取向,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制定实施更系统的政策举措。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疫情后恢复和振兴经济,财政政策要发挥主要作用。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是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是“六稳”之首,必须放在优先地位。要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失业保险费和社保缴费返还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四是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鼓励发展广覆盖、便利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广绿色产品、健康卫生产品消费,培育消费的新增长点。

五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加快推动在建项目复工,加快启动已经安排的项目建设,使投资恢复到正常水平。

六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次疫情推动风险预警、信息溯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自助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七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避免房地产企业出现大量债务违约,拖累银行和金融系统。

八是积极稳定外贸外资。加快恢复外贸产业链,保障对外供应链畅通。扩大金融、电信和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增大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四、总结

通过对疫情后实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我们可以总结得到:第一产业在此次疫情中是受波及最小的一方,一方面是国外粮食出口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会使得国内完全实施粮食自给自足,使得居民对粮食的需求继续增多;食品类物价可能会迎来短期上涨,但另一方面大城市企业裁员,打工人群回到农村增加了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从而使得第一产业供给增多,所以长期来看物价会回调对冲掉增加的需求。

第二产业是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一方,一方面是居民收入降低与市场消费信心低迷,会抑制居民对耐用品类的消费需求,或延迟消费。另一方面,供应链的停滞会导致产能降低,降低总供给量。

第三产业短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足不出户,对聚集类产业的冲击最大,这类企业大多以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为主,大部分企业表示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所以在疫情期间也优胜劣汰不少服务业企业。第四产业则是部分受益部分被波及,全产业链都在线上的企业是疫情中受益的一方,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企业同样会被线下活动的停滞而波及。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网,《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2.徐奇渊,《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

3.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

4.智艳,《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15/125138.html

湖南师范大学法协会(陈玫羽、陈冲、吕靖仪、李芙蓉、王家慧)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