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走进天下第一瑶寨,寻非遗文化行公益

时间:2017-07-27 18:34:40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 作者:文/李婉丽 孔楚莹 • 图/王静云 潘海英

点击:1037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70727/16288.html

来自广东医科大学不同学院、专业、年级各具才艺的22名队员汇聚一堂

2017年7月10日至22日,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校友创业联盟“瑶蓝”三下乡服务队来到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十多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跨越三百多公里,一路向北,颠簸远赴世界瑶族第一寨,22名队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任务。

走访瑶族文化,神秘之中凸显着瑶家人的执着

瑶族是我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瑶族长鼓舞、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绣、瑶银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更让瑶族显得神秘。“瑶蓝”队员分别前往连南三排镇的南岗千年瑶寨,大坪镇的军寮村和三排镇的油岭古排,进行瑶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问题调研活动。

队员向“绣娘”学习瑶绣

走访南岗排千年瑶寨

队员和瑶胞的交流,并非一直顺畅,年长一些的瑶胞不会讲普通话或者粤语,双方的交流要考验着当地年轻人“翻译”,但这并不妨碍瑶胞的热情。这些一年四季身穿瑶族盛装的瑶胞脸上永远洋溢的笑容,以及到了瑶家醇香的米端到跟前,都让人感觉瑶胞骨子里那种淳朴和热情;甚至傍晚耕作了一天的水牛也不避让我们这些外来人,看到队伍会流露出和善的眼神。瑶胞欢迎我们,仔细填写调研问卷,从不保留地回答问题,慷慨地展现瑶银瑶饰。

军寮村.jpg

进入瑶胞家中调研

发挥专长,义诊获得瑶胞高度赞扬

“瑶蓝”队伍作为广东医科大学的三下乡队伍,十分重视对当地的卫生健康知识传播,所以队伍选择教授简单易学的急救技能,因为医学也是队员们的专长。事实证明了队员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由于瑶胞常年的高山山区生产生活,加上瑶胞独特的生活和穿衣习惯,很多老年的瑶胞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医治,他们的风湿性疾病比其他地方要高出很多。在义诊过程中,发现很多年长的瑶胞患有风湿性关节病。

风湿.jpg

某绣娘的双手关节严重改变

同学们只是学生,没能带写基础的治疗药物,但告知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注意保护自己的关节,如何尽可能低减少瑶胞在这方面带来的痛苦。

在南岗村、军寮村等瑶寨摆摊义诊还获得当地丹霞血浆站的支持:队伍为前来的瑶族同胞派发红十字会的急救包及急救手册,血浆站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免费测量血压。更为前来的小孩准备了小游戏自己文具等小礼品。义诊中,瑶胞会时不时来咨询各种疾病,队员们的无私解答得到了瑶胞的高度赞扬,这些瑶胞总说“别看娃娃们年纪不大,但说的都是真正的治疗方式和医疗常识,这些孩子们以后了不得”。

cpr.jpg

CPR急救演示

急救.jpg

传授小孩子正确的止血贴包扎方法

急救小孩.png

瑶族小孩子动手体验绷带包扎

聆听“四大天王”的烟尘往事,回味瑶族文化的神奇

四大天王是瑶族文化重要的传承人,分别是“鼓王”、“歌王”、“牛角王”和“唢呐王”。“瑶蓝”队员分组前往他们的住宅采访,真诚地倾听他们的经历,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状况,挖掘他们身上不被艰苦朴素生活掩盖的、为文化传承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

在传承瑶族文化的过程中,四大天王并没有相关的费用和固定的办公场所。这些传承人在平时是普通的瑶胞,需要种田、忙着生计,但他们性情豪爽,平和对待生活。重大节庆活动,他们会出现在现场。为了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们还担任一些中小学瑶族文化课的校外辅导员,走进学校,为新一代学生们教授瑶族文化;经常代表当地县委县政府外出演出,传播瑶族文化的神秘和魅力。

微信图片_20170723183944.jpg

“牛角王”唐民意二公教队员吹牛角

瑶汉文艺融合汇演,呈现出瑶胞在包容中发展

为了促进汉族与瑶族文化的交流,“瑶蓝”队伍于7月14号晚参加了由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由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各镇文化站以及广东医科大学承办的“2017年广场文化惠民演出暨业余文艺团队调演”晚会。晚会中,瑶族歌舞与“瑶蓝”队伍准备的节目穿插演出。舞台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展现着瑶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他们对美好的劳动生活;“瑶蓝”队员准备的舞蹈表演充满青春活力,他们与台下观众轻松愉快地互动,场面活跃热闹。

汇演.jpg

军寮民间队表演的《挖番薯爱玉米歌舞》

感恩的心.png

文艺汇演上“瑶蓝”队员为瑶族居民表演《感恩的心》手语

晚会.png

晚会合影

7月16日晚,队伍有幸参加当地的篝火晚会。篝火晚会是瑶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当晚,队员欣赏瑶族四大天王中的“鼓王”、“歌王”、国家级传承人房良九斤公等的精湛表演,更有瑶族年轻一代展现的原生态甜美歌喉以及灵动舞步,瑶族歌舞不仅歌颂美好生活,也在诠释着瑶家爱情的浪漫与甜蜜。

沙腰.png

篝火晚会上瑶族阿婆和“莎幺妹”的表演

瑶胞和队员们一起围着篝火吃饭聊天,唱歌跳舞,无不欢喜。从中也不难看出,瑶族同胞传承发展的千年中,并不排斥汉族等其他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群神秘的民族,在包容中生存和发展,在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正在拥抱崭新的时代,在融合中发展。

住瑶家体验生活,有些瑶胞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在最后的几天时间里,为了深入体验瑶族的生活,队员住进了农户的家中,与农户同吃同住,住进瑶家,才知道大部分瑶胞的生活水平很低,一些瑶胞的民生问题亟待当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与解决。

看到瑶胞的生活不足以用“艰难”来形容,狭小的住房条件,从未装饰的墙面,昏黄的灯泡,常年柴火做饭被烟熏黑的墙壁,堪忧的卫生条件……;部分瑶胞依旧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时刻,很多的下田干活的瑶胞三餐时间不固定。记得入住的第一天,队员与农户当晚十点半才吃上了晚餐。“一碗米酒一碟花生米就幸福了”成了瑶胞思想的真实写照。

剥玉米.jpg

在瑶胞家中帮忙剥玉米

QQ图片20170723222443.jpg

十点半吃上晚餐

让“瑶蓝之爱”扎根瑶寨,明年还能再来

“瑶蓝”三下乡此次走进瑶寨的目的,是调查研究瑶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并借此机会深入基层带去利民服务。经过走访多地居民,亲身体验瑶族日常生活以及文化生活,队员们觉得让“瑶蓝之爱”扎根于连南瑶寨,并且每一年为当地居民服务十分有必要。活动中也发现,瑶寨和其他汉族村落一样,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病残幼这些特殊群众。他们生活不富裕,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关注,地方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总结这些活动,由于时间短暂,很多调研尚未真正深入,对待瑶族、瑶胞、瑶寨以及当地生产生活和回味下乡活动,瑶胞的热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期盼,让我们思考,明年还能再次走进百里瑶山千年瑶寨,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瑶胞、了解瑶族文化;为瑶族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还缺乏进一步的较为详细的调查报告。三下乡活动的目的还未真正实现;“瑶蓝”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愿明年队伍还能再来!

QQ图片20170723215203.jpg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zongjie/20170727/16288.html

广东医科大学李婉丽供稿

责任编辑:王世杰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