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一封家书两重思

时间:2022-11-22 19:59:57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作者:郭薇

点击:24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1122/126304.html

一封家书两重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来家书之珍贵,以泰山之重来计,家书之慰藉,以清风之舒爽来比。而近来,我却是很难再见到亲笔的家书了,我记忆中的最后一封家书,来自曾国藩先生。

初识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只觉得一句一词,令人触动不已,真知孕育于质朴而又真挚的寄语中。对父母亲,报以温和敦厚的态度,用以和睦孝顺的做法来报其膝下养育之恩;对子弟,设以明强自立的要求,劝以谦逊宽恕的品质来明确云谲波诡的变局下安身立命之根本;对子女,教以饱读诗书的气度,立以沉稳求学的目标来实现爱国修身的目的。我不由赞叹曾国藩先生的真知灼见,竟是有着超脱近代思想浑浊的向上力量,既不偏不倚又攧扑不破。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不仅仅是治家的近解,也是治国的远见。

我又开始回忆起自身(也是万万千人)的家庭成长史。自我记事以来家里是不曾明确立过家法的,规矩倒是有,只不过大多鸡毛小事,琐碎而又令人厌烦——逢年过节一定要多去亲戚朋友家走动,不管见到什么人都要与其问好,吃饭不能越位夹菜,长辈没落座小孩儿不能动筷子……我称它为规矩,因为它实在地教会并束缚了我,而我不愿称其为家法,因为我总是很难从中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精神答案的。而若听完曾国藩先生的家法,想来这样的困顿也就迎刃而解了。家族之间要团结,邻里之间要和睦,走走停停的串门是少不了的;对长辈的尊重是在礼节上知轻重懂分寸,一声呼唤叫来的是前后辈的关怀。治家之道的实践在万千灯火中还有的是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关怀,在做人方面的叮咛。我印象中的母亲对于我德良是十分看重的,“咱们可以少了物质上的富裕,不能缺了精神上的富足。”这与曾国藩先生的一些观点是重合的——可以俭朴但不能吝啬,可以俭朴但不能匮乏。我的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乎我便是这样的。

如若你只从曾国藩先生的篇章中只感受到这些,那便是“狭隘之举了”了,识这本书的第二眼,我内心充沛光亮的希望。那是中国前进路上最为扎实最为清明的思想建设。曾国藩先生一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世人对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他一生只流传下来一部书,可便是这一部书足以让我相信曾国藩先生对于这个没落崩溃的朝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存有遗憾,但不抱有无谓的希冀。国家应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既不萎缩其迈步的姿态,也不臣服其脊背上的压迫。他希望他的家庭便是他理想中的国家——人人谦哉,无人逊而,人人家中薪火旺才能国泰民安。他所提之要求,是对全国民的希冀,是当代青年人所应孜孜不倦汲取与挖掘的力量。

一个生于国家大厦将倾之际的人,一个甚至被称作“比贼笨”的人,一个朝代末科举考试都不能名列前茅的人,却成为近代与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际的人。曾国藩先生的家书,是质朴精神的可贵之作,“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一生之所证明。

这怎么能不算作是思想清明,内蕴深厚之作呢?这怎么能不算作是育民育国的真思想呢!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一封家书两重思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1122/126304.html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郭薇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