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大学生暑期寻访南京近现代史遗迹

时间:2018-08-12 14:33:50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文/胡淑敏 • 图/胡淑敏

点击:166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12/46092.html

小组成员在周总理铜像前合影留恋

近代史遗址是一个城市历史的“目击证人”,在展示一个城市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着崇高的社会使命,更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历史,不忘国耻。为了深入挖掘南京近现代的红色资源,2018年8月9日至1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同学们一行5人对南京近现代史遗址(梅园新村、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等)走访、调研,发扬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和精髓,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两学一做”的学习精神。

8月9日上午,小组成员抵达第一个调研遗址——雨花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烈士群雕、纪念馆、纪念碑是主要的建筑,在走访的当天,偶遇几支中学生队伍,每支队伍配有一名解说员与两名穿着军装的教官,他们在纪念碑前驻足,小小的身躯仰望这一块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纪念碑,虽然那些已故的先人离我们很远,但是这股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却一直弥漫我们身边。纪念碑的阶梯下边,还有一条小长廊,里面展览了许多烈士和革命故事。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指出:“雨花英烈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这片一隅之地,以图文形式集中展示雨花英烈忠诚于党,以生命践行党的规章和纪律的生动事迹。可能是因为所处位置比较偏,来访游客虽多,但是驻足在长廊细细品味这些资料文献的人并不多。传递这种历史故事很重要,它能使我们不忘初心,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砥砺前行,但是现代与历史不是脱节的,如何用现代人普遍喜欢的方式展现历史,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图片2.jpg

一只和平鸽在雕像驻足

同日下午,实践小组接着走访下一个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和“万人坑”遗址上,该馆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一个纪念性的墓冢,设计的总体形状像一叶扁舟,象征和平的意思。展厅迎面的墙上有一块的巨大铁板,寓意铁证如山。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朱成山说过:“不要因为战争离我们太远了,就淡忘了,患上历史虚无主义病;因为现在中国强大了,跟80年前不一样了,就患上和平麻痹症。” 30万死难者,不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历史不仅属于历史课本里的,它应该是每个人心里的社会责任,铭记历史,就要警钟长鸣。

图片3.jpg

给遇难者献花

次日,小组成员前往梅园新村梅园新村,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办公遗址,属于近现代史历史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庭院的中央矗立着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神情从容,气质威严,生动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度。右边的谈判史料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的群雕,一个个头像呈“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阻且长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也反映了一个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以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图片4.jpg

总理携夫人接待外宾场景

11日全天小组进行了实地结合网络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包含10个关于近现代史遗址的问题,主要目的是看看大家对近现代史是否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说对于近现代史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否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累计获得87条数据。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参观过南京的近现代史遗址,愿意接受红色教育,并认为这是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的爱国情怀。现在有很多小学会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场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便是其中一员。参观纪念馆的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但是对于南京大屠杀这种太过惨痛的历史记忆,是否应该让幼小的孩子亲身接触,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三天的走访让组员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的历史,遗址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民族的象征。如果说保护遗址不仅留住了先辈挥泪洒汗的客观场所,也为今人留下心灵的栖息地,那么找到通往一段尘封历史的入口,更是它给予世人的礼物。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12/46092.html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胡淑敏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