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革命视角下的人情味——读《红豆》有感

时间:2022-08-24 11:51:35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孙莉 施雅妍

点击:40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0824/123048.html

宗璞的《红豆》发表于1957年,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下,加上作者个人思想的追求,形成了《红豆》通过革命视角描写的爱情悲剧,同时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

小说在革命视角的叙述下,对江枚的爱情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作者通过江枚对六年前的回忆,充分描写到江枚割舍爱情时的纠结和痛苦。在江枚与齐虹的恋爱中,受到母亲和革命启蒙者萧素的反对,但是:“江玫还从没有想到要忘掉齐虹。他不知怎么就闯入了她的生命,她也永不会知道该如何把他赶出去。”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来的是热烈、冲动的,是双方人格魅力的灵魂吸引。当二人沦陷在爱情中的时候,对于革命观点和个人价值的冲突,迫使他们清醒起来,意识到二人从思想上的根本的矛盾,江枚面对齐虹对自己革命信仰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固然愤怒,但革命是否能使她果断的割舍爱情,在江枚这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挣扎的。齐虹的出国意味着二人恋爱关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江枚对爱情的彻底放弃。直到六年后,成熟的女革命者江枚再次回到学校时,依然能从那两颗红豆中,回忆起爱情的甜美和痛苦。作者在革命视角的书写下,仍坚持着自我的讲述,即展现人情最真实最珍贵的部分,对情感表示足够的尊重。

同时作者也表现出对女性的赞扬和思考,第一是对女性人格精神独立的展现,从江枚的革命思想启蒙到成熟,她的革命领路人和支持者——萧素和她的母亲都是女性,在江枚革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她的精神价值和对革命的信仰不是通过男性个人展现出的,而是江枚收到启发、自己学习领悟出的。江枚在爱情中也体现出她的精神独立,江枚在爱情中反而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她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没有因为齐虹的劝说和“以爱之名”的胁迫改变放弃自己的价值理想。她有着固有的清高和坚守,不会因为爱情而丧失自我,也不因为旁人口中的“正确”而做出选择。第二是作者对江枚一类革命者有深刻的同情,她们在个人与社会中不断的妥协和平衡,甚至为了追求革命理想而牺牲自己的个人情感,在革命的年代无疑是高尚的、值得敬佩的,而在崇高的人格的背后,作者看到了她们的痛苦和留恋,江枚对齐虹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后悔”,她没有后悔自己全力的奔赴革命的道路,即使他们的爱情是脆弱的、不堪现实的,但仍是埋藏在江枚回忆深处的一段珍贵回忆,以至当她看见见证爱情的那两粒红豆时,仍然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作者赞扬她个人情感的牺牲的同时,也表达出对她的理解和同情。

《红豆》是革命视角下人情味最浓郁的体现,对江枚这一位革命家成长历程的书写,也是作者在进行自我抒发,围绕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知识分子的革命情怀,塑造出一位在革命道路和爱情中挣扎,最终放弃爱情全身心投向革命道路的女性。而在叙述之中,作者不仅在赞美崇高,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分子浪漫情怀的尊重和对女性的思考和同情,是在有限的文学内容中产生的充满人情味的表达。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20824/123048.html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施雅妍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