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西南科技大学研二学生赵思蕊在全球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时间:2016-06-30 08:55:55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火兴月

点击:245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160630/450.html

出生于1991年、现年25岁的理工男——赵思蕊,是来自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技研2014级的一名研究生,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就读于我校,并于今年的四月作为我校代表队的一员在全球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获得了国家级奖项。

初见赵思蕊,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开朗并且健谈的大男孩,但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谈话之后我们才真正对他有了一点点了解。开朗与健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位善于交流的了“邻家男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的成功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赵思蕊初入大学校园时,为人腼腆,不善与人交流,甚至与女孩子说几句话都会脸红。并且,那时的他,与我们现在的很多同学一样,对于大学生活很迷茫也很彷徨。不仅这样,偏远山村的教育也影响了他,英语一直都是硬伤,直到研一才考过英语六级。

本科时期的学习他努力过,也失败过,就拿前几年他参加的飞思卡尔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来说,原本作品在实验室调试出来的时候都有很好的效果,但一到比赛现场就出现了不少没有预估到的问题,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而让赵思蕊想起便会难过的一件事,便是2013年与我校其他几支队伍一同在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一个科技比赛时,同行其他组都得了一等奖,而赵思蕊所在的那个组却只获得了第二名。这件事对于赵思蕊来说,一直是一次抹不去的遗憾。

但就是这样一个常常失败的人,却在Image Cup2015全球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荣获了“Kinect技术”专项中国区一等奖、“世界公民组”中国区三等奖。不仅如此,赵思蕊目前还在“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团队”做人机交互方面的课题研究;研究生期间,赵思蕊在学术科研、科技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个人专利2项,并主持和主研了多个项目。

赵思蕊取得的成就令人羡慕,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位双非学校二本专业的学生?首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确认自己参赛后,赵思蕊和其他三位团队成员,用6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他们围绕比赛主题查询并思考资料,再提出各自的想法,通过讨论确定作品类型,包括它有哪些功能,有哪些创新点能够打动评委等等。

另外,还有其他三个因素也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赵思蕊。首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思蕊坦言,“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只是比一些人更努力。”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天资聪慧的人,因为有这样一类人,赵思蕊只能靠后天的努力。赵思蕊参加过许多的科技比赛,其中不少都获得了很不错的成就,而这些他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背后都餐桌和他无数的汗水和心血,熬夜什么的也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三四天不合眼也是常事。其次,坚持,他坚信“行路者,半九十”。正是这份坚持,成就了现在的他。本科到研究生几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赵思蕊基本上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半都会在实验室学习或搞科研。他认为,要走向最后的终点,即使慢点也没关系,但一定要执着、坚持和有毅力。最后,和谐并且团结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往往都是十分有限的,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一样,“我所取得的成绩没有哪一个是脱离了团队的努力、靠自己完成的,也可以说,没有团队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赵思蕊对自己的团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赵思蕊与其他几位组员一同秉承着“团队内部多交流、多讨论”的原则,在方案出现建模缺人、采风无基础、出现疲惫期等问题时,在团队出现疲惫期等矛盾和争吵时,都要心平气和的坐下交流,用大家一致的努力突破瓶颈,实现质的改变,创造出新的突破点。

对于这次获得国奖的比赛,赵思蕊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团队只是进入了半决赛,无缘西雅图的决赛。但是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感慨万分,而他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本科时期的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就是他们,让赵思蕊从胆小怯懦到开朗大方,从无知懵懂到坚定自己的方向。

但当记者提及赵思蕊的父母时,他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屏保是自己家的一个墙角,这样一张照片令人心酸,颤颤巍巍的墙面似乎马上就要倒下。他说,之所以要将这脏照片设置为屏保,就是要自己每每打开手机就看到自己这样一个濒临倒塌,经不起日晒雨淋的家。现实使然,赵思蕊从大三开始基本上就靠着奖学金实现经济独立,有时还要给正在读大学的小妹寄生活费,以减轻家里负担。

赵思蕊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尽量你要因为迷茫而萌生其他的点头;不进这样,还要有创新意识和拓宽思维;不要畏惧,要抓住机会多参与各种比赛;不怕麻烦,多向导师、辅导员以及同学寻求帮助。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160630/450.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