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静脉注射:血液里的另一种流动

时间:2019-06-11 01:20:55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肖玉竺

点击:91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90611/58618.html

不复当年

医学上对静脉注射的解释是“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通过静脉的血液运输功能将药液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完成吸收。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和罗伯特(Robert)两人用狗做实验,将药液输入到狗的静脉中,这是历史上最早的静脉注射实验。

但这只是以动物作为实验体,几年后在德国,真正在人的身上完成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案例发生了。推开时间的大门,这里是十七世纪的欧洲,科技之光微闪。1662年的德国,名为约翰(John)的军医首次将静脉注射针用于人体,很遗憾,因为当时注射工具和方法的不足,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给人注射药物的针管是羽毛做的,装载并输送药液的工具是动物的静脉血管和膀胱。在那个细菌学说和消毒法还没出现的年代,静脉注射工具的危险性很高。在没有其它仪器帮助的状况下,注射工具里的空气很难抽干净。这些使得病人在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极大。

尽管第一例静脉注射的实验失败了,但静脉注射这种医疗方式却被人们认识,以一种缓慢而又牢固地被医学界沿袭下来。实际上,在一个世纪以前,静脉注射使用地依然是羽毛卷片、动物静脉、动物膀胱或者塑料橡胶制品等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工具,连葡萄糖、生理盐水之类的静脉注射药液都是才被研制出的。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静脉留置针、移动式输液装置、输液泵、全密闭输液系统等装置相继出现,静脉注射被视作一门学科逐渐发展。

时空转换,来到如今的医院大门前,走到输液打针的区域。孩子的哭闹声不断,嚷着疼,凑近一瞧,那针头都还没碰到孩子的皮,只是抹了点药水。整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一边哄着,一边强行将人按在那里,医生找准时机,快速地将针扎进血管,一推一拔,算下来半分钟都不到,药业已经进入了血管里,孩子也不再嚎哭。

再扭头,正在输液的中年女子一只手拿起挂着吊瓶的杆子,挪到对面找别人聊天去了,瞧她行走间,没有丝毫的不方便。闲聊着,女人发现这瓶吊水要没了,利落地调整挂瓶位置,摩梭着下一个吊瓶的调节器,让药液缓缓滴落。这一番动作熟练至极,全程不需要护士的协助。如今的静脉注射,已经不可与同日而语。精确无菌的注射器,密封保存的药液,能控制点滴速度的调节器,静脉注射这个医疗体系日渐完备,减缓了病人静脉注射的时间和疼痛,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有容乃大

静脉注射的医疗体系的进步的同时,医疗中静脉注射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一篇题为《2017年中国大输液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的文章显示,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统计,2007-2014年,全国大输液使用量从64 亿瓶袋上升至137 亿瓶袋,复合增长率为11.49%。小到感冒发烧,大到手术麻醉和术后清理,静脉注射在这其中无处不在,细微而又无法被顶替。最初的静脉注射可没有这么大的地位,它只是一种遇到危重疾病时的额外治疗手法,没有专业的工具和培训,会操作的人群也只限于专业的医生。1957年,用作静脉穿刺的一次性头皮针被发明,静脉注射有了一次性的规范的输液工具。

医学界常见的注射方式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主要有三种作用,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药物试验,手术前的局部麻醉,以及接种疫苗。肌内注射则像是其它注射方式的一种补充,在不能使用静脉注射、注射刺激性药物或者要求疗效比皮下注射快时等情况下才会采用肌内注射的手法。不同于皮内注射和肌肉注射的强烈针对性,静脉注射似乎没有特定的治疗领域。

静脉注射对重大疾病的治疗作用几乎没有,它只能医治一些普通的疾病。比如。感冒到了中度发烧的时候,就打一剂青霉素;支气管炎犯了就打抗生素或者消炎药;低血糖或者营养不良就输一瓶葡萄糖……但这些病症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疾病,加上在临床手术中的麻醉作用,广泛的适用性让静脉注射得以超过其它注射方式。当然,静脉注射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疫苗接种只能进行皮内注射,为了药效直接注射到身体的某个部位需要进行皮下注射,麻醉等等情况。

静脉注射的医疗原理是血液循环的运输作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ister)创立了无菌理论,法国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了微生物感染现象,1900年,科学家发现了人体血液的分型。这一系列的发现,逐步完善了静脉注射的原理和理论。它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无菌的药液输入静脉内,通过血液循环被人体全身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医疗目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世纪60年代,静脉注射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静脉注射的药液增加到200多种,能装各种药液的特福龙导管被发明,出现了过滤器及电子输液装置。同时,开始实行注册护士的政策,极大提高了静脉注射的使用率。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中心成立,中国的静脉注射工具材料和理论更加安全完备,静脉注射在我国逐渐发展。据统计,1990年,81%的护士在静脉注射治疗上需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静脉注射是医疗领域常见的四种注射方法。但比起另外四种,静脉注射在实践医疗中的应用要广泛得多。血液是循环的,静脉注射利用的是血液的运输功能,静脉因为血管内血液的恰到好处的流动速率,成为注射最佳的选择。药液通过静脉回心后即会泵入动脉散布到全身,整个循环过程用时短。而口服药物则要经过漫长的人体消化才能逐渐发挥药效,两者相对比,静脉注射肉眼可见的效果让人们对它信赖有加,经常主动要求进行静脉注射。另一方面,私人诊所和医院在给病人开药时也倾向于给病人开输液处方。一般市场的感冒药材价格最高不过10元,如果选择肌肉注射,一天注射两支,材料费和医药费加起来也不过10元;如果换成输液,包括药液、葡萄糖、材料费和注射费等一系列费用,费用是其它方法的几倍。利润的诱惑使医生将静脉注射作为了一种普通的诊疗方法。主动选择加上利润驱使,静脉注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将其任作普通的治病方法。

2013年3月,一条关于输液危害的微博横空出世,打破了人们对静脉注盲目的追捧。“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这条微博例举了输液的四大危害,有些网友阅读后甚至得出“输液等于慢性自杀”的结论,也有网友嗤之以鼻。这条微博被疯狂转载,多数网友表达了对此事的愤怒和谴责。微博网友@Dodo_93评论:“我受到了惊吓。”微博网友@玮_寇讽刺:“我国医院医生给自己输液吗?”知乎上陆续出现标题为“输液等于自杀吗?国外真的很少轻易输液吗?”“目前中国医疗存在(盲目输液)的问题吗?”等相关问题。

随后,专家对这些问题和担心给出了解释。专家认为,微博中的言论过于片面。比如,微博中提到“微粒沉积在心、肝、肺等部位的毛细血管中,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实际上,在输液管距离针头20厘米的地方,特别设有滤膜,这个膜完全可以滤掉微粒。对于微博中提到的输液中如果“消毒不严或者操作不规范,引发患者过敏反应”的可能性,专家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一般都正规医院都有完整的院感流程,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诸如青霉素之类的药物,输液前进行测试和护士询问有无过敏史都是必要的流程。

重庆晨报、凤凰网、成都日报相继就“输液有害论”做出报道,采访专业医生进行解答。但怀疑的种子已经在众人心中种下,关于输液有害论的观点依然在网络上流传。“输液的危害有哪些?”“还有多少中国人不知道‘输液’的危害?”“小病‘输液’的副作用比吃药大吗?”……贴吧、知乎和微博上这等对输液的怀疑提问从未停止。

2013年12月,国家卫生部发布“用药十大准则”,明确规定“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此后,北京、杭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大型医院陆续出台对静脉注射药物的规范,例举不应输液的疾病清单,逐步叫停医院门诊输液。输液过度现象在大医院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很多小诊所由于缺乏监管,加之公众输液药效快的想法仍然存在,仍在频繁开静脉注射的处方。

目前,网络上又有许多网友发出了“门诊不给输液了怎么办?”“门诊不输液哪里输液”的疑问和恐慌。就目前而言,国家并没有明确制定规范要求门诊不能输液,叫停门诊输液的行为只是部分省、市、区的做法,大输液时代还在继续。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viewpoint/20190611/58618.html

西南科技大学·肖玉竺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