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武汉学子三下乡有感:以身作则助力乡村环境保护

时间:2020-09-04 21:03:14 来源:武汉东湖学院 作者:文/王曼曼 • 图/王曼曼

点击:34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904/86923.html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当地村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是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暑假,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以这次社会实践为基础,投身于乡村振兴,去帮助改善和美化乡村环境,更好的在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进行五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的理解到乡村环境治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我们在不断流逝的时间里能够发现乡村环境在不断的变好。在十五年前,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说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体现。

当前,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理念要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就必须要把理念付诸实践,乡村环境治理也是很重要的,村民大多数为老人,他们对于这个理念并没有那么多的了解,乡村环境治理要想变得更好,首先就要在村里进行宣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我的家乡项城市王明口镇三官庙行政村,我在下去进行调查宣传之前先去了村委会,在和村主任不断深入的交谈,我了解了我们村里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村里每位村民交谈之后进行垃圾桶的摆放,不去影响村民的生活并且给他们带去方便;向乡政府申请在村里修路,之前的泥土路、砖头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不管雨下的多大,村民也能方便出行;村里建设了环保小分队,确保每条路每日都有人进行清理,保证每天村民出门都能看到干净的村庄;在每一个乡村路口处、田间地头都摆放了垃圾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也能在这两年里明显的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前几年,垃圾到处都是,不管是路边还是沟边,特别到了夏天,风一吹垃圾的味道就能直冲鼻子,那个味道难以想象。近两年,国家文件的下达,村里干部的执行,环境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发生变化,走在路边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不再是垃圾的味道。村民都有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不足的是他们不懂得垃圾分类,他们把所有的垃圾装在一起,这样导致很多可回收垃圾得不到再次利用,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让村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进行乡村环境治理,让真正的“绿水青山”走入乡村。

CFP2@B`(~TZ(WQH%D`6]@ZR.png

图为垃圾乱丢现象。

要切实的改善和推进乡村现代化,必须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也要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度。面对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不了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和能力去帮助和引导他们,我们要认真的去学习垃圾分类并把这个带到村里的每家每户,让乡村的垃圾分类跟上国家的步伐,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一个人去带动一群人,这样一层一层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落实到每个人,我们村里每个人都很乐意去学习垃圾分类,他们说:“垃圾分类这个我们在新闻上看到过,也知道国家实行这个文件的好处,但是我们年龄大了,很多也是没有文化的,不懂那些,如果要是有人教,我们当然是乐意的。”所以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中,这个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当然,这个首先是和村委会开始交流的,他们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们会第一时间讲明村里存在的问题,如何去和村民交流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这样配合的村委会和村民,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水。

当然,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有多不足,这些问题虽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我们的计划造成了困扰,所以更好的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情想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的是困难重重。这次实践,我们通过到处的走访调查,为了实践做的所有准备,和村民、村委的交谈,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活动的突发事件,都极大的锻炼了我们每个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的具体情况,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进行,不仅要看产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也要关注乡村,要想更好的推进,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我很高兴有这么一群热爱环境的人,为了更好的维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为了我们到家园共同努力吧。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904/86923.html

武汉东湖学院王曼曼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