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校园频道

湘潭大学:于历史褶皱中,窥探庸常百态——走进马伯庸

时间:2023-04-22 07:28:49 来源:湘潭大学三翼·青媒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陈芳媛 高玮婧 伍映红 王楠 • 图/张紫瑄

点击:445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230422/128926.html

湘潭大学:于历史褶皱中,窥探庸常百态——走进马伯庸

独特的视角,精炼的笔法,适时的冷幽默,马伯庸以奇趣独辙的笔触为我们采攒历史卷轴下的蒙尘明珠,铺就出一幅幅异彩纷呈的隔世画卷,而关于他本人的故事,也将在这徐徐展开。

马伯庸毕业于经管系,但从小就透露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由于频繁辗转于各地,他并未结交到几个固定玩伴,长此以往,阅读和写作便成为了他消磨时间的最佳方式,也变成了一直陪伴在他左右的特殊朋友。

始于初心,臻于匠心,让马伯庸走向专职作家的道路不仅是兴趣,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起初,写作并不是一个高收益的事情,“但是我也没有放弃,因为我把它纯粹当成一个爱好,而不是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就这样过了二十余年,铁杵磨针,宝剑锋出,马伯庸秉持着最为纯粹的态度去对待写作,将写作变成习惯,慢慢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日常之中。

“这事那么难,不如我先试试看。”从普通上班族到我们所熟知的作家,再到持笔改写的编剧,马伯庸不断尝试突破,勇于跳出舒适圈。他的每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细节。从悬疑类的《长安十二时辰》、科普类的《古董局中局》、谍战类的《风起陇西》到人物特写《长安的荔枝》等一系列佳作,无论是哪种题材,马伯庸都以天马行空的故事想象力和严谨细节的历史考据吸引读者,带动读者沉浸式阅读。

他不但能将各种“梗”熟练地运用于作品中,还具有天马行空的世界观和谨终如始的考究癖。马伯庸的文字一本正经而又不失巧妙诙谐,写作风格严谨而紧跟时代潮流,着眼点与众不同而又深入人心,这也是为何他的著作在当下不断被交口称誉。他以文字为显微镜洞察上下五千年,将读者带入到那段宏大而又传奇的故事中。

对作品来说,磅礴历史下是小人物的熠熠生辉;对作家来说,声名远扬后是未曾变的清醒通透。面对外界给他的定义,马伯庸表示作家不需要过多的定义,对于作家来说一个词就足够了,就是“作家”。马伯庸不会给自己的作品风格过多的限制,作为一个作家,写书是他的任务,但怎么写,写什么风格的书应该跟随兴趣、跟随心,而不是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而这就需要作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资料挖掘能力,不断发掘新知,拓宽眼界,让创作一直保留一份可能性和开放度。

retouch_2023042123590652.jpg

“水深处隐藏着更多东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溯历史而拂积尘,于不庸中分伯仲,就这样,马伯庸于历史深处的细枝末节,找寻被史书略过的寻常老百姓的波澜壮阔,不断描绘和充实独属于他的“非虚构历史”宇宙。(责任编辑:马文倩)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campus/people/20230422/128926.html

湘潭大学三翼·青媒融媒体中心(陈芳媛、高玮婧、伍映红、王楠)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