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从青山村的“水”看乡村发展振兴——上经贸大乡村振兴“浙”里寻暑期实践队

时间:2021-07-23 22:30:39 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作者:上经贸大乡村振兴“浙”里寻实践队

点击:166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10723/96532.html

实践队在黄湖镇走访的时候了解到,镇上有龙坞水库,石扶梯水库等水库,那么关于“水”,实践队想知道青山村的村民们看法如何。

微信图片_20210723222924.jpg

韩委员答道,其实一开始村民们对“水”的重视程度是没那么高的,得知张海江团队费大力气改善水源,还有平时常常宣传节约用水时还是很不理解的。一个是觉得水库的水喝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问题,还有一个是觉得只要下雨就有水喝有水用,对水没那么重视。

然而,去年夏天天气特别干,水库水位线下降的厉害,水压不够大,不足以使水流向各家各户,那么就导致了一个青山村三个片区的家庭缺水的状况,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周,村民需要从别的地方调水。每个片区都会放很大的那种白色的那种备用的桶,老百姓把自己家里的桶去拎过去接水。经过去年这个事情后,老百姓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知,从前那种洗碗洗菜水不停,长期滴水养鱼、冰西瓜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

微信图片_20210723222931.jpg

原来青山村的“水”还有这么一段曲折坎坷的故事。可以想象一下,当张海江团队大费周章改善水源时,得不到村民理解的他们心情是不是很沉重,行动开展阻力是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开展自己的行动,实践队不禁心生敬意。其实,从长远的眼光看,改善水源是科学必要的,等悲剧发生再处理时,只会徒留悲悔。老子《道德经》里有这么一段话“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处理问题中要学会“下先手棋”。

实践队感叹道,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事业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发展振兴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变化莫测的灾难,都遭遇着重大事故的变革,必然会遇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在问题才现苗头时就解决问题,在机会刚刚显露时就抓住机会,就会“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贻误解决问题、推进振兴的最佳时机,不仅会造成恶劣影响,更会付出更多时间成本来弥补造成的损失。村民长久以来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处理,在经历过一次缺水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一起加入改善水源的队伍。发生这巨大的改变,实践队为张海江团队感到由衷地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不被理解、不受待见,到获得村民的支持帮助,这么戏剧化的转折无不让人感动喜悦。

有时,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即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不一定获得村民的帮助支持。因为,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时会保守陈旧,他们对外界的建设发展往往不怎么敏感,无法理解一些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的举措。这时,不应气馁放弃,那些看似无用功的努力,其实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只要真心实意为村民的利益着想,为村子的发展振兴付出,村民的思想意识迟早会提高进步,会理解团队的所作所为,并加入团队的工作中,成为坚强的后盾。因此,大胆地放手去做吧,一切尽管交给时间。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10723/96532.html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乡村振兴“浙”里寻社会实践队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