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三下乡,调研情

时间:2016-07-30 00:00:25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阳江阳春服务队 作者:曾翠如

点击:98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60730/2393.html

走进阳春,七日相伴。七天的下乡生活已不知不觉过去了5天,但走过的路、吃过的美食、见过的人仿佛就在昨日,记忆犹新。对于阳春七日的感想,我觉得用四个字就可以说清——“喜怒哀乐”。

先说哀。哀是来自组员的不配合和课题进展不顺。师兄说如果一个人某一次经历成为了经典,那么这个经历将成为其衡量相似人事的模范。在无形之中,我把今年的调研组和去年的调研组对比起来。因为各种原因,组员貌似总有一种被动、敷衍的感觉,毫无生气,也很散,似乎总是等着我提醒或者决定。调研过程中没有交流、头脑风暴。所以我很失望,无论是他们还是我自己。再来调研受挫,主要是我们很难找到我们调研对象之一——瑶族同胞。跑了一天,很累却毫无收获,大伙已颇有怨言,我心里满满挫败,但也要强撑着,安慰组员们。

接着是怒。我下乡共怒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天下午。从队长得知我们连最后办公地方都“沦陷”后,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一天积压至今的怨气爆发,在大街上吼了一声,丢人。第二次是第三天晚上。如前文说的组员不配合和课题进展不顺,晚上开小组会议时,诸位就坐在那,像个木头人,不交流甚至也不做笔记。最后吾怒其不争,提高音量,冷冷地说了一句“所以像我之前说的开会时要做笔记”。全场顿时安静,尴尬。之后又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说说今天不足和之后计划。

说完负面的感受,接下来说说正面的感受,这大概也是我继续呆在调研组、选择再次下乡的原因之一吧。很多朋友不解我为什么会再去当调研组组长,因为去年就是调研组组长,再怎么说今年也应该去尝试其他组吧。其实,我也犹豫过,但最后还是抱着一颗“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的心继续踏上调研之路。书本上知识得来总是不够,自己要亲身去感受当地社会人情和社会运行整套机制;调研很艰辛但总会给人不尽惊喜,苦尽甘来的“甘”尤为甜。就如这次调研,转机就在第四天,我们终于找到一位瑶族阿叔,跟他做了深度访谈,还通过他找到更多当地瑶族人,更深次了解当地瑶族的情况。调研组也开始转变,当天一路跑一路头脑风暴。收获颇丰,这就是我的喜。“乐”当然就是和阳春下乡队伍度过快乐时光,收获几段新友谊,更深次了解小婷(认真负责、对调研抱有极大热情)、克伟师兄(有主见和想法、有责任心和担当)、玉珊(笑的很好看、热心肠)、晓露(能动能静、可爱)还有徐婷(最力max的助手)。

当然下乡没有跟学生交流互动是我两次下乡的遗憾。倒数第二天下午一个学生跟我说“就第一天见过你后就一直没见过你了”,也有学生说“都不知道你们干了什么,感觉你们都在做幕后的事,我们都不认识你们!那么辛苦,却很少人知道你们存在,如果是我,肯定不干”。是呀,当文艺汇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和学生合照的合照,调研组就自己自嗨,心有点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去年我就想下年我要当班主任,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掉进调研的坑,大概是我真的很喜欢“行万里路”吧!我想调研组也是用它们独特的方式服务社会,用自己双腿丈量中国。

三下乡,正青春。这个夏日,我在阳春。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60730/2393.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