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一花一叶总关情

时间:2016-07-30 21:12:07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作者:文/冯雪枫 • 图/马岭志

点击:145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60730/2430.html

一花一叶总关情

——记“三下乡”之金寨之行

关于三下乡: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三下乡”,去年同随院队去了宣城,并没发生什么轰天动地的大事,白天规规矩矩地做完了日程表上的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写稿发新闻。今年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来回共计五天的行程安排。可能是这次的个人定位不同,所承担的责任变重,从头到尾亲身经历过,辛苦的付出和收获的幸福是溢于言表的。

关于金寨:

此次“三下乡”之行,我们的目的地是金寨县长岭乡。金寨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革命老区”的厚重历史感也吸引过习大大走访金寨。这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此次我们抵达金寨没赶上好时机,因金寨刚刚遭遇严重水灾,连绵滂沱的大雨没能让这个纯天然的地区幸免于难。我们在去活动点的过程中,沿途可见崩塌、滑落的山石挡在道上,林林总总的树木在天灾的魔爪下显得弱不禁风,枝干折断的痕迹遍布县城。但这里的空气很清新,蓝天白云的自然之景让我们心旷神怡。

然而有点小落寞。这里也许不是宜居圣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当地经济不够景气,都是略显黯淡的因素。正是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吧,我们选择来到金寨进行“三下乡”活动,既是给我们的实践志愿活动创造条件和环境,更切实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我们所在地区的发展提供帮助,并在今后继续加强学校与金寨地区的合作,譬如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的种植产业,也能为金寨的经济和学校的产学研实现双赢。

关于活动:

白天的行程安排满当当。我们在公司、社区、乡政府等基地开展活动,使出浑身解数把准备的东西向当地居民展示,老师们和现场负责人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社区给居民免费发放药品、中药材技术种植手册,沏花茶、展示标本,我们把在学校举办过的、反响较好的活动“平移”到长岭乡,既体现我们药学院的专业特色,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我们觉得充实和富足。

杨青山老师带我们上过几次山,考察当地药用植物的栽培种植情况,与当地药农交流,顺便教我们认植物,深入了解茯苓、天麻等道地药材的技术性工作。若遇恶劣天气,我们的跋涉便更辛苦。我对植物无太深厚的感情,但队里有位中药资源专业的学弟对植物着迷,紧跟着老师上山认植物,这种学习精神让我们佩服和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茯苓种植基地,杨老师和当地种植茯苓的药农进行技术交流,并指导他们尝试新的种植技术。这一天天公不作美,我们在来的路上就星星点点地飘起雨,到了基地后,雨是断断续续地降落,一旦落雨又有着愈演愈烈的节奏。而老师、公司职员和药农们坚持冒雨在雨中作业,我们在他们身后举起伞,默默祈祷雨后天晴。这里有老师投入心血的实验田,愿在科研的指挥棒下能顺利生长出令人惊喜的成果。

关于队友:

我们这支由两名大一、五名大二同学组成的七人学生队伍,在院团总支书记、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启一段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生活。

原本与六个队友并不熟悉,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院部学习和工作了两年,但彼此交集不多,若不是这次三下乡,我和他们的关系可能只停留在平时打个招呼,靠礼节维系感情。虽是短短五天,但我们尽兴尽力地工作,除了休息时间,吃饭、出行、整理材料时我们都在一起。我们七只“葫芦娃”默契行走。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回到住所还要加班加点写新闻稿,我们也是蛮拼的。连续四个晚上,我们写稿写到近凌晨一点才完工,到入睡也差不多两点了。写稿并不是件轻松事,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讯记者,在新闻数量和质量的高要求下也会有压力,而其他几个队友大多第一次写新闻,我们便相互鼓励、多提议,帮助我们团队加大写稿力度和发稿效率。工作的战线拉得很长,但我们都是欢声笑语享受“夜生活”,写作的过程不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反而觉得在一起熬夜工作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三下乡的最后一天,我们从金寨长岭乡返程,略显不舍。到校后,我们中午休息了一会儿,又聚集在办公室进行材料整理,三下乡的工作并未停止。暑假的校园静悄悄,留校的同学不多,而我们想为此次三下乡完美收官的精神态度,让我们产生了敬佩自己的理由。

关于老师:

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动我的有金寨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有担当的伙伴,更有兢兢业业的老师。

杨青山老师作为我们的带队老师,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我们的住行和活动形式,我们也在来金寨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尽力圆满完成工作。

每天早晨,当我们洗漱结束、准备下楼吃早餐时,常看到杨老师在楼下的园子里“欣赏”植物。杨老师的单反相机不离手,一边观察植物形态,一边随手拍照记录,他对植物的感情深厚,他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延伸至为人处世的细节中,常常让我们觉得温暖和感动。

杨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亦师亦友”和“德高望重”。他教过的学生给予他高度评价;另外,金寨县内和杨老师合作的中药材公司人员、当地药农,都对杨老师十分尊重。评价和态度的反馈,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杨老师感动人心的力量,在于他为人处世都极其认真吧。

13日下午,杨老师开展“长岭乡适宜种植中药材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介绍”讲座,到场参会的大多是与中药材种植相关的工作人员,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14日上午,我们来到乡政府,继续开展“送药送服务”活动,杨老师在会议室将讲座进行了第二场“巡回”汇报会。因为面对的是不同地区的百姓,杨老师为了能让更多药农受益,他在这几天宝贵时间里安排了两场讲座,并分发印制的《金寨县地产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导手册》。然而,当我们忙完了楼下的展台工作,上楼参加杨老师的讲座,一进会议室的门我就有种想哭的冲动:杨老师举着喇叭做讲座!这里的设施条件不健全,投影仪是我们自带的,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只能投影到白墙上;没有汇报用的话筒,杨老师只好借来扩音器,卖力地完成汇报交流。台下的观众依然很多,老师在讲座结束后,被团团围住要求答疑解惑,杨老师依然秉持一贯耐心的态度尽心为他们服务,毫无倦容。

我们每天晚上写稿,杨老师也会来我们的房间陪我们一起工作,审核我们的稿件,确保文字表述中无“原则性错误”。对老师肃然起敬的原因,在于他对大大小小的事都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亲力亲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杨老师把能做的都做了,着手做的都做好了。

星语心愿:

“三下乡”的过程很短,五天的时间,我们无法给金寨县长岭乡产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影响,也不能实现我们多大的理想抱负,我们只是迈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识了同样有担当的朋友,跟着老师们学到课本理论外的实践技术,了解到当地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找到了继续做服务工作的理由:将所学转至所用,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愿我们志愿工作的步履不停,助人为乐的品质将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歌吟。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160730/2430.html

安徽中医药大学冯雪枫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