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孔城有个三月的约定

时间:2018-06-27 10:49:10 来源: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姚依依

点击:126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80627/26846.html

南园山脚下的孔城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三月的约定”。之所以说“三月的约定”美,原因有三:第一,传说发生的地点美;第二,传说的主人公人品美;第三,最重要的是传说故事本身美。现在,就把这美丽的传说——“三月的约定”慢慢道来。

《一》

“三月的约定”故事发生在孔城。不过,这孔城不是城。人们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孔城是一座城市。它不是一座城市,是南园山脚下一座安静的不能再安静的小山村。只所以叫孔城,是因为小山村的建筑格局,有一点像孔圣人的家乡;而且,小山村的开山祖,也是孔圣人的后裔,为逃避战乱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的。这里山清水秀、竹木联片、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美景,吸引着远方的客人在这里落脚生根、开枝散叶。小山村的建筑格局,孔圣人的后裔们也模仿老家来布局。小山村的命名,也模仿家乡叫孔城。小山村里人的姓氏,绝大多数人也都姓孔;当然,也有一些杂姓,比如姓王、姓李等等,那是打仗、灾荒逃难来到这里落户口的人群。小山村里,邻里和谐,民风纯正,重教育,讲礼仪。

《二》

“三月的约定”故事的主人公叫王阿婆,是村里的五保户,是个充满故事的人。70多岁王阿婆住在孔城东面桃花园的边上,三间破旧的茅草屋就是她的家。王阿婆和她男人王老伯是跟着灾荒逃难的人群来到孔城这地方的。在逃难的路上,两家的大人都死了,是孔城的乡亲们收留了他们,给了他们几亩薄地,还帮他们盖了房、成了家。王老伯一年前就生病去世了,给王阿婆留下了一条捡来的小狗,取名叫“小王”。“小王”就成了王阿婆家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王阿婆和她男人王老伯虽然生育了一个儿子——王小淼,但是,在王小淼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缺医少药的乡村得不到及时医治就去世了。王阿婆和王老伯为此伤心了好几年。王阿婆,也叫“盲阿婆”。因为早年间害的一场病,牵连到左眼,于是就剩下右眼尚可辨物,后来大概因为年岁渐高吧,于是右眼也渐渐不那么明亮了。看东西也老是有重影,老是把味精看成盐,把豆子看成剥了外衣的花生米,甚至,有一次还把隔壁家的一只猫看成了一条狗……也正因为这样,闹了好多笑话,于是“盲阿婆”这个绰号也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除此以外,王阿婆还有自言自语的毛病。村子里的人、甚至连她自己也似乎已经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下这毛病的。通常是在落日余晖的时候,王阿婆淘好了米,就缩坐在院子里那棵老桂花树下的老式雕花木椅子上,一句一句的对着桂花树说起了话:“老王啊,我昨晚睡觉时又忘了关大门了。今早上起来,不知谁家的鸡进了咱家院子,把你当初栽的花花草草的叶子,几乎啄了个光。唉,真气啊!你说,要你在的话,那鸡肯定就进不来了……我猜,你又该说我不长记性了吧!不过你要在的话,我也不怕你说,谁让你先毁约的,你自己说过‘以后的门都由你关’的。”

院子里没有传来任何人的声音,只有小王蹲在旁边,摇了几下尾巴,以示回应。盲阿婆兀自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又想起了其他的事情: “老王,你还记得咱村南梨树园边上住的、叫“耗子”的小伙子李三月生吗?单身了那么多年,今天他终于结婚了,我也去凑了凑热闹、祝贺、祝贺。我跟你说啊,那新娘子穿着婚纱,嘴唇红红的,模样可俊了!就像咱院里现在三月的海棠,夺目着呢!还真别说,俩人站一块,还真挺般配的。你说,咱那时结婚咋就没婚纱嘞?不然,那时候,我也要穿着婚纱和您结婚呢!”

盲阿婆说着,似乎也想到了她那时候的婚礼,情不自禁的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沉浸在满身心的喜悦中。直到邻里昏黄的灯光亮起,阿婆才一颤一颤地回屋。小王见状,摇着尾巴也跟了进去。

往后的日子还是阿婆和小王相依为命,安静而平和。

《三》

不过,这样的平静很快就打破了。

三月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孔城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中,一阵阵山风带来一阵阵寒意。王阿婆跟小王去自家园子里摘菜,刚走上村口的那座小木桥时,就听到桥那头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王阿婆走近一看,一条大红色的小毯子里裹着一个粉嘟嘟小婴儿,小脸都冻红了。王阿婆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可怜的乖乖!阿婆来了!” 王阿婆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本来,王阿婆想着自己一个人默默把这个孩子养大就好了。没想到被村上的“小广播”花大嘴——李二娘看到了。于是,“盲阿婆捡了孩子”的消息就像三月的春风一样,四处扩散,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孔城。自然而然地,孔城的村长、村支书和妇女主任等人感到事情大了,马上召开村委会研究这突发的事情:第一,小孩是怎么来的?作为基层的一级组织,有责任帮助上级搞清楚这个小孩是刻意被人遗弃的、还是被人贩子偷来又不小心丢失的;第二,王阿婆能不能要收留这个孩子。王阿婆是五保户,她也不符合国家收留小孩的政策规定……最后,会议决定:关于小孩是怎么来的问题,村委会协助上级进行调查、了解;小孩的去留问题,由村支书、村长和妇女主任三人到王阿婆家做思想工作,让王阿婆交出这个小孩,送县福利院。再不然,大家随机应变。

“阿婆啊,真不是我们不让你留下这个小孩。这,这不符合国家规定啊!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小孩是刻意被人遗弃的,还是被人贩子偷来的。”村长一边嘴巴上吸着自制老烟管里的生烟,一边皱着眉头、有点含糊不清地对王阿婆说道。

王阿婆低垂着眼皮,看着襁褓里的婴儿,没有吱声。

妇女主任见状,搬来个木凳在王阿婆身边坐下,轻声说道:“阿婆,你看啊,假如这孩子是人贩子偷来的,那他的家人得多着急啊!我也知道自从小淼和他爸先后去世后,你生活也真不容易!看到这孩子,想必定是想起小淼那孩子了吧!”她边说着,一只手边轻拍着王阿婆放在膝盖上的手,“阿婆,要不你看这样好不好,让我们先带这孩子去公安局报案登记,以防他的父母找不到他。然后,带着这孩子县福利院,给孩子登记、登记;再给他们说说情,让他们同意让你先养着,直到孩子父母把孩子带走为止;办好手续后,我们再把孩子带回来给你,你看这样好不好?”

王阿婆一听,抬了抬头,刚想点头来着,好久不说话的村支书突然开口说道:“不行!”引得大家都诧异地看着他。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接着说道:“除非阿婆答应让大家一起来帮助您养这个孩子,直到他的父母找到他。阿婆你看可以吗?”

没等王阿婆点头,围在阿婆身边众乡亲就叫嚷着:“对,阿婆你老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你来养这个孩子吧,孩子的费用由我们大家捐,孩子的事情由我们大家帮着做,除非你答应我们这些条件,否则,我们不让你养这个孩子!”看着乡亲们好心的安排,王阿婆似乎想起来当年乡亲们收留自己情景,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真真切切浮现在眼前,泪水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红着眼,点头答应了这些条件。

几天之后,村支书、村长和妇女主任共同把这事都处理好了,把小孩送到王阿婆的手上。同时,还带来了几大包东西,有奶粉、奶瓶、清洗剂,有婴儿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帽子,有纸尿布、卫生纸……王阿婆紧紧的把孩子抱在怀里亲了老半天,然后咧嘴一笑,对大伙说起了给小孩起名的事情。她说,这件事琢磨了好几天,思来想去, “就叫他‘小王子’吧!家里有‘老王’、‘小王’,那就再来个‘小王子’吧!希望他真的像小王子一样,无忧无虑地长大!”“哎,这个好!我同意!”“我也同意”你一句,我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小王子”这个名字就算定下来了。

就这样,小王子住在了王阿婆家。王阿婆家的院子里,乡亲们常常送来吃的、穿的、用的,村干部也常常送来乡亲们的捐款,这个抱抱,那个亲亲,欢声笑语常常撑满了整个院子。小王也乐得上蹿下跳,迎来送往,围着这个人转转、对着那个人叫几声不。小王子吃着孔城百家饭慢慢长大。一晃,小王子就长到了六岁。

小王子是王阿婆的眼睛。阿婆做饭时,小王子帮着辨清盐和味精;阿婆洗衣服时,小王子帮着指出还没洗干净的地方;阿婆去园里摘菜时,小王子和小王也跟着去,帮着阿婆分清韭菜和青葱……小王子也有淘气的时候,有时,乡亲路过王阿婆的院子、听到阿婆略带宠溺的训斥声时,就会对着阿婆小院大声开着玩笑:“小王子,是不是又淘气啦?再淘气明天就把你带镇上卖掉了哈!”每每这时,小王子就会安静下来,扯着阿婆的围裙不停地问道:“阿婆,你会吗?你会吗?会把我卖掉不?”“不会,你可是阿婆的小王子!卖掉你了,阿婆做饭时谁来帮忙放盐,放味精啊?谁来提醒阿婆晚上关大门哪?”阿婆揉揉小王子的小脑瓜耐心地回答着。

《四》

又是一年的三月,王阿婆院子外桃花园里的桃花又盛开了,一片火红,十分靓丽。

小王子穿着小西装,打着小领结,不自然地坐在院子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村干部来了,乡亲们来了,一路喧闹着、簇拥着一对中年男女来了,然后进了院门……之后就看到阿婆招呼着着客人们,端茶倒水,让座。然后,阿婆抱起小王子蹒跚走回屋里,一声声的叹息似乎从里屋透了出来。小王子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他知道自己要被亲生父母接走了,阿婆舍不得他,他舍不得阿婆……终于,村口的小木桥头停着的一辆黑色小车子还是把小王子接走了。

小王子离开了这个不是城市的孔城。逢人问起这件事时,王阿婆总是答非所问:“看到小王子那天小西装小领结的打扮了吧!我就说吧,当初叫他‘小王子’就没叫错,看那小模样俊的!”奇怪的是,阿婆每次说完这个,就没有下文了

当然,至此以后的王阿婆又恢复了一个人的生活,只是不再自言自语了。只是每年三月村口木桥两旁的桃花盛开的时候,阿婆和小王都会在那里等着一辆黑色小车子,然后和小车子里的人回到自家的院子。人们就能听到小院里传来的阵阵欢笑声,像重新燃起的火焰一样欢腾……原来,王阿婆抱起小王子蹒跚走回屋里,是小王子和阿婆商量了个三月的约定:每年的三月,小王子就回来看望王阿婆。

这就是,孔城流传的美丽传说——三月的约定。

作者: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4班 姚依依

推荐:赣南师范大学 林俊华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180627/26846.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爱如影随形

下一篇:新夏更念旧暑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