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青岛农大传媒学子走进淄博:千年窑火,博山陶瓷

时间:2019-08-19 14:57:47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文/孙欣然 • 图/王宁 石一凡

点击:38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90819/72617.html

实践队和陶瓷技艺传承人焦老师合照留念。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孙欣然)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非遗”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号召,7月19日,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崇弘非遗 瑞泽淄博”赴淄博实践服务团十余人共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进行了实践的第四项活动——探访千年陶瓷,展现陶瓷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

博山享有 " 陶瓷之都 " 之美誉,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制陶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博山地区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距今已有 6000 年历史。淄博陶瓷具有 “薄如纸、亮如漆、声如磬 ”等特点,博山美术陶瓷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玲珑剔透,令人有栩栩如生之感,刻瓷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一绝。这项传统技艺于2016年3月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IMG_9762.JPG实践队员采访焦老师。

19日上午,实践队再次来到人立陶瓷琉璃艺术中心,怀着和上次一样对非遗文化的敬畏心情,找到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人焦女士,请她为队员们展示了陶瓷的制作过程。在焦老师简单的小作坊里,摆放着各种陶瓷素胚和已经烧制完成的陶瓷作品。焦老师介绍到,制作陶瓷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要先开始揉泥,揉泥是制作陶瓷的基本功,一块泥要揉几十下,不能有一点气泡才能开始拉胚,陶瓷的制作才算是基本开始。她说道:“拉胚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和泥结合的过程,水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润滑剂。”实践队员看到,焦老师不断蘸水塑形,控制合适的力度将陶瓷拉的薄厚适中,拉胚机高速运转,配合焦老师精湛的技巧,最终逐渐形成一个碗的形状。拉好胚之后,就是修胚和上釉,队员们的视线齐刷刷地注视着焦老师和反扣在拉胚机上的碗胚,经过对底部的细心修整,碗胚逐渐精致生动起来。焦老师耐心解说道:“博山当地的花釉一般先打上乌金底色,然后按照个人喜好上釉即可。”在晾干两个小时之后,最终开始装窑,装窑机从升温到降温的过程需要三天左右,里面高温高达1230℃,待降至100℃时打开窑门,才能形成一件不会炸裂的完好的陶瓷制品因此装窑虽然是制作陶瓷的最后一步,但是对于温度和制作者的经验要求也极为严格。“因为喜欢手工,我大学学的就是陶瓷专业,后来因为淄博这边陶瓷多,陶瓷文化丰厚,就留在了这里。”

焦老师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与陶瓷相伴了十三年,像焦老师这样的致力于陶瓷传承的年轻人并不多,因此她说道:“对于陶艺的传承,我们每年都会开设暑假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陶瓷、喜欢陶瓷,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将陶艺这项非遗传承下去。”实践队员们看到,在旁边的体验区内,摆放着一些未完工的造型简单的陶瓷制品,时不时的有几个孩子向焦老师询问陶瓷制作的技巧。

IMG_9736.JPG

焦老师展示陶瓷制作过程。

随后,实践队来到艺术中心展厅,观看了精美的陶瓷文物。展厅内展出各类文物、陶瓷艺术精品达600余件,其中既有在博山出土的各个时期的陶瓷文物,又有各级陶瓷艺术大师创作的现代陶瓷艺术精品。集艺术与科学之大成,汇泥与土、水与火相交融,炼制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精美绝伦的艺术陶瓷,柔美的曲线、绚丽的色彩、变化微妙的形体,纷纷令实践队员们所驻足。博山窑陶瓷刻绘的纹样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多表达贤达义士崇文尚德以及传统的民间故事和历史题材。山水、花鸟则取其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IMG_9768.JPG艺术中心陶瓷展厅内精美的艺术品。

淄博的陶瓷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欣赏到了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对陶瓷工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用镜头和文字认真记录,实践队员鞠继腾结合所学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了一个特殊的3D陶瓷吉祥物——小釉,增强了陶瓷这项非遗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性,旨在将博山陶瓷这项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正面.png卡通版的3D陶瓷吉祥物——小釉。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90819/72617.html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孙欣然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