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微尘出行,不完美的相遇,完美的体验

时间:2020-09-06 17:13:33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王楷之

点击:24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906/86992.html

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这次支教的已经与我越来越远,可我的记忆却没有丝毫消退。孩子们的声音与求知的眼神依旧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着,似乎没有结束,我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依旧存在这。这次支教,我看见了许多自己没有想过或者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一些事情,让我对志愿活动有了更深的意识。

刚接触三下乡时,可能是见过农村孩子们上课的场景,我的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我与大家的那种差距,以为小学生之间除了性格没有很大的不同。结果就是刚开始上课时的极度不适应,以至于有的同学与班级认为我的内容很无聊,更是对后来的课程的顺利与否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我没作过老师,即使是心理老师,没有那么重的学业压力。在活动刚开始时,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我将星期四和第一次的课程上的活动内容定为“介绍自己的兴趣”。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有的同学竟然无法明白什么是“兴趣”,虽然对我而言我无法将想“兴趣”两个字学术性地表达出来,但是我依旧可以举一些例子来将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起来。其实一开始我以为大家是与我开玩笑,毕竟“兴趣”这种词并不是什么生僻的词语,但两个班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时,我逐渐发现了我与大家的认知上的不同。我上的第二节课叫做 “面对挫折”。果不出奇然,大家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挫折”,对此我还是用了同样的方法解释,让同学们来阐述他们有没有经理挫折,效果虽然一般,但是我有了第一批与我互动的同学,对此我当时是十分高兴的,虽然大家没有特别认真回答我的问题,但有人回答对我这种毫无经验的老师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了。

IMG_9885(20200729-000549).JPG

图为同学们第一次完成的作业 通讯员王楷之 摄

但是没有事情是一帆风顺的,纵使我活跃了三个班的同学,有一个班的气氛我依旧无法活跃,而事实上:上那个班的课也是我最痛苦的经历。纵使我绞尽脑汁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表达了很多希望他们开语音与我沟通的意见,但大家似乎不领情,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打开他们的麦克风。于是我退而求其次,让他们打字,结果还是石沉大海,了无音讯,似乎我就是对牛弹琴,做这无用功。结果显而易见,在第一个星期后我的嗓子就哑了,但第二个星期依旧没人搭理我。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课程是老师与同学相互交流才能进行的。每当我给他们上课都无功而返,似乎他们就是不喜欢我的课,似乎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教案想法到他们面前都不值一提,让我深感无力以至于吃力。甚至挫败感,每当我给他们上课上得嗓子冒烟时,他们依旧一声不吭,不开摄像头,不开语音,不打文字交流。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无功而返。直到第二个星期的最后一节课,我问大家为什么大家不回答时:有一个同学说:“太无聊了”,这让对我简直是晴天霹雳。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教案变得一文不值,在这句话的面前苍白无力。可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班的同学的声音,我为最后一个星期做着准备。

拼贴画.png

图为第一个星期星期四我的某节课 通讯员王楷之 摄

虽然最后一个星期在其他班结束得很流畅,我和这个班依旧没有将对话谈开。这是我这次支教中最大的失败,我和这个班级唯一的一句话竟然是说我的课程无聊。这也是为什么我直到最后结束都不想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这也是我这次支教中最大的遗憾。

陈子轩展示画画.png

图为我与同学们的最后一堂课 通讯员 王楷之 摄

当然这次支教也并不只有遗憾,其他三个班的表现我是十分满意的,甚至有同学喜欢我的课程,认为我的课程不死板,很自由,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但没有让所有四个班感受到这种自由,我当然要付主要的责任。即便如此,依旧有同学愿意称呼我为“老师”,这对我而言是宝贵的经历与体验,即使认为自己并不优秀,但我觉得我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可能不完美的过程与结局才是完美的体验吧。作为老师,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责任与担当,而作为志愿者,“奉献”这两个字在我的心头留下了及深的印象。

我喜欢每一位同学,即使他们有的不配合,觉得我无聊,但我依旧感谢每一位同学。希望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果他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作为心理老师的任务就达到了。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ganxiang/20200906/86992.html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者协会孙静宣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