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西华师大学子西安社会实践日记:历史是生动的直观

时间:2019-07-20 19:22:12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汪诗雨

点击:31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190720/65057.html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作为一名历史文化学院的学子,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赴实地考察历史,借助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材料,能够帮助我们再造历史的表象。对于这次实践活动,我怀着一颗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我能够想到,这一次的活动对于自身对认识历史的方法以及感悟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历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乘坐了4个小时的动车之后,我们来到了西安北站,经过一番辗转,接近凌晨一点的时候才最终完成住宿。经过这小半天的奔波,已经让我感觉到了这一次的旅程不会很轻松。

早晨7点30分,我们准时从酒店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西安市临潼区,也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所在之处,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的有关秦始皇的故事,指示我们观看骊山,介绍了嬴姓的由来、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等等。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如此之少,我表示十分的惭愧。同时,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故事可以自己进行一定的检视,将这样的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同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入坑参观前,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15分钟以错过人流高峰期,他说兵马俑是按照秦朝真实的军人而铸成的。而兵马俑在汶川地震中之所以没有受到损伤,是因为兵马俑在不同的部分是实心或者空心构造的,重心低,不易受损。

正式进入兵马俑一号坑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兵马俑的魅力。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再结合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我们了解到兵马俑最大的特点是大、精、美。以前只是在电视上面看到兵马俑,没有实际的接触,所以脑中没有一个具体的思维空间。但是当自己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考察过后,许多的看法自然而然的刻入脑中——兵马俑一号坑有多大,坑里面有些什么,兵马俑的形态是怎么样的都能一一在脑中浮现。当我们继续往后看时,发现很多俑已经不是完完整整的人形了,他们成了破烂的碎片,同泥土粘连在了一起。再往后看,便能发现有很多马俑已经不再出土了。这是因为历史专家们不能够保证让已出土的兵马俑身上的颜色保留下来。他们身上多彩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消失,为了保护这些颜色,暂时能想到的办法就只能是让他们继续待在泥土里。到达二号坑和三号坑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看到坑简单开发的模样,兵马俑并未露出来,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因为当前的文物保护技术还有待升华,兵马俑一经出土,很快就会氧化,出于保护目的,当前对于二号坑和三号坑暂时不予挖掘。

下午我们的队伍来到了半坡遗址博物馆,这是一处新时期时代的人类居住所留下来的遗址。整个博物馆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在其中能够了解到的知识信息十分丰富。进入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房屋遗址,里面摆放了许多木质标牌介绍每个特殊的物品、痕迹是什么。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成列在博物馆内的墓葬骸骨。一一观看后,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丧葬方式有俯葬、仰葬、二次葬等等。不同的方式传达出的信息不同,其中有一具尸体是侧身屈膝,据说这是因为非自然死亡所以选用这样的摆放方式。

我们今天一共参观了两处景点,收获颇丰,仅凭寥寥数语不能一一叙述。虽然这一天十分劳累,但是我仍旧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行程。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riji/20190720/65057.html

西华师范大学汪诗雨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