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号,撞击现实的冰山——《泰坦尼克号》影评

时间:2022-05-27 20:24:58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作者:黄婧怡

点击:151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220527/109548.html

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号,撞击现实的冰山——《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意为永不沉没的船,却永远消失在了大西洋。三个小时的观感,让我体验了一番震撼,太多太多的感情和思绪交杂,却不知如何诉说。

全片都有着一条完整而又严谨的逻辑,泰坦尼克号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将在海洋中沉没,一系列的故事由此延展开来。但其中却少不了一个关键线索——海洋之心,将一位老人拉进回忆,重回泰坦尼克号,诉说着封存至今的少女记忆。最后由海洋之心回到现实,重新审视人性。这段永远留存在海底上的回忆就像一个梦,一个华丽开端却结局悲惨的梦。

从主题上来说,这部电影以爱情为主线,却又不止于爱情,是一种超越生命的人性光辉,其间又交融杂糅着灾难、金钱、权利、自私、阶级、自由、善良、责任这些映照折射在各色人物身上的思想就像星星点点的繁星,独特又恰到好处的升华,给人以现实深刻的思考,强大的情绪渲染。其间人的高低贵贱之分贯穿整部电影,有自恃清高的贵族,有从平民努力跻身上流社会的暴发户,有挤身与下等舱的平民,有从始至终都在努力工作的煤矿工,但所有身份在沉船之时都化为乌有,束手无策,唯有等待,等待死亡,期待生存。

在人性的探究上,一艘巨轮就已经映射了大半个社会中的人物。杰克和露丝都是向往自由的,一个是本就自由,另一个是困于贵族却只能拥有一颗向往自由的灵魂。两人仅短短相处了48小时就能为对方甘愿去死,足以见证爱情的伟大,快乐和幸福也不仅仅局限于高等舱。除了爱情,人性在面对巨轮将沉之时,在直面死亡的时候全都暴露无疑,船长在如此危难保持冷静,让妇女小孩先登船,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承担错误和失职惩罚自己,这样来看,他自杀似乎是积极的。毕竟一个勇于承担错误的人是可敬的,甚至于在突出对比之下坚守在船与贪生怕死偷溜出救生艇的船员、贿赂他人强上救生艇的人形象更加鲜明,深刻揭露人性的自私。而有的人是选择坦然面对死亡,有年迈的老夫妻依偎着等待生命最后一刻,有无奈的妈妈在绝望的情境下用美丽的语言哄着孩子安然睡下,有乐队手们坚持演奏抚慰人心的曲子直到在沉没的最后一刻,有船员在沉船后仍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寻找拯救生的希望。所有人在直面死亡之时的反应都是最真实的,最赤裸的。

v2-30a3237b93e50630cc3ab9010a19b2d0_1440w.jpg

从结局透视全局,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是不完美的,伟大的爱情是不完美的,结局也是不完美的。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结局的并不完美确实也又恰到好处。影片中所有的线索都暗示指向着最后的结局,杰克说,“有的人的生活会因此改变”是的,登上这艘船的人的生活都会因此改变,包括他自己。露丝和她的母亲及所有贵族在唱诗祈祷时唱到“聆听我们像你哭诉,解救在海上遇险之人”,这与船沉没时牧师毫无希望的祈祷互相照应。船长因为功名不顾风险加快船速,轮船设计者因为美观减少救生艇数量,无不在推动着故事走向这个悲惨的结局。

从拍摄及后期制作来说,这本电影的的后期环境给我已巨大震撼以及强烈的情绪感染。以色彩和光影的搭配协调,彰显了独到的风格。前半部分的剧情主要都集中于这艘富丽堂皇的巨轮上,我想这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就足以看出是一部费尽心血的大制作。从网络上了解到,当年剧组为了还原事件真相还花费心思找到当年制作泰坦尼克号的船厂,拿到原始图纸造了一搜相似的船,甚至于租了巨大的拍摄场地,同时在后期制作方面还原海上及冰川场景,以及在巨轮沉没时的全过程,让观众得以看到声临其境的整体效果。毫无疑问,演员的演技的非同凡响的,无论是主角还是各个小人物,在泰坦尼克号彻底沉没时,所有人不得不跳入刺骨的海水中,从一片喧闹呼喊,到最后悄无声息,所有人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冰,情景与事件相辅相成更能让人与之共情,面对灾难的沉痛却又无能为力,如此压抑又窒息的环境。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只在于讴歌爱情,更多的是对人性善与恶,美与丑的讨论,对生命的探究。泰坦尼克号最好的证明因为是悲剧,才会被念念不忘,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它都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巨作,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经典。但本人才疏学浅,眼光狭隘可能理解上有些片面,有不妥之处望谅解。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号,撞击现实的冰山——《泰坦尼克号》影评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220527/109548.html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黄婧怡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