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千古一稼轩

时间:2023-04-05 18:55:09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作者:蔡婉佳

点击:359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230405/128592.html

千古一稼轩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到: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可以说,辛弃疾便是一位如此的勇士。

身立江西万安,写下充满悲愤和无奈的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抬头北望沦陷的古都汴京开封,可惜无数山峦直直耸立,所有目光由此阻挡。尽管如此,全局尽收眼底,重重山峦只挡住他急迫却无奈的视线,却挡不住他的心绪之忧,思虑之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首破阵子道尽多少心酸事。

辛弃疾是历城人,出生时,家乡已为金兵所占。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可只身一人取叛徒首级。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更是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辛弃疾一生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处在极度的悲愤之中。一直支撑他的,是那个坚持已久的、遥不可及的“北伐梦”。

公元1206年南宋宰相韩侂胄意图北上伐金,辛弃疾有了为北伐梦想最后一搏的机会。然而辛弃疾却发现,这次所谓的“北伐”军事准备很不充分,加上南宋出了叛徒和内部的不和,部署失宜,北伐最终失败。

没来得及走上前线的辛弃疾,登上江边的北固亭,写下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到暮年的辛弃疾,只能以廉颇自比,虽身在二线,多年赋闲,但他依然在等待着报国的契机。

公元1207年,为了重启北伐大计,朝廷决定征调六十八岁的辛弃疾担任枢密都承旨。命他速到临安赴任,这意味着,在等待了四十六年以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指挥南宋正规军的机会,只可惜当诏书抵达一切为时已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人们在灯火阑珊处找寻到他的时候,辛弃疾早已英雄迟暮。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辛弃疾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来回无数次的梦境。临终时,他憔悴的脸上忽然出现了一些神采,没有溪上青草,没有蛙声一片,只有沙场点兵,只有吹角连营,此时,他好像再次纵马飞驰在战场上,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他大喊,杀贼!杀贼!杀声震天……但最终一切重归于平静。

辛弃疾是极具信念的勇士,“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虽然收复中原故土的抱负未能如愿,但追求理想的信念一生不变,至死不渝。他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他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无论世间风景如何变换,桑田碧海如何更改,一腔热血,踽踽独行,不曾退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就是辛弃疾。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千古一稼轩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uibi/20230405/128592.html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蔡婉佳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花白》

下一篇:我嗅人间烟火气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