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奉天雪

时间:2023-07-11 16:42:23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文/李想 • 图/网络

点击:543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30711/131990.html

韩淑秀郭松龄夫妇

奉天的雪,一眨眼的功夫,便可淹没整条大街,染白树上的枝桠。那时,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我平生最爱这样的景致,磅礴、大气。

可如今我在金陵,冬日晨曦中总闪着柔和的鲜露,温暖润和,久不见雪。万家灯火时,我还是会在那一团团昏黄中想念与我一同长大的旧友。如果没有这场浩劫,也许此刻我们正在冬夜里踏雪而出,撷几朵梅花别在辫上,那梅花上定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雪水,凛冽透香。

我望向北方,灯火摇曳中,我的白山黑水,美的惊心动魄,想再看清,却又影影绰绰,失了真实。待我回过神来,捧起旧时先生布置的书卷,强打着精神咀嚼那二三行蝇头小楷,屋头的碳火烧的正旺,烘的我昏昏沉沉,几欲睡去。最后只记得《少年行》最后几句:“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时,外面突然躁动起来,我心中暗道不好。强撑着起身,原是有人来信说,奉天老家的故人没了。传信过来的邮差,深凹的眼窝含着沉沉的泪。末了,我们什么话都没说,他只递给我一摞厚厚的随信而来的手稿。

手稿最上面,写着我的乳名。斑驳的笔迹,晕出深蓝的墨点,无情的诉说它的主人那时已经病的很重很重。可撇捺之间,笔锋仍冷峻的不像女子,我认得出。痴痴翻阅她留给我的手稿,字字句句像是打开了回忆的阀。日军打来之前,她总说奉天的冬天太冷,好似要把血都冻住。我挽着她的手臂附和说:“奉天的冬夜,的确是很冷很冷的,零下几十摄氏度也不是未有过。以后我们去南方看看,好么?那里听说暖的很。”可举家逃难到金陵时,只有她不肯走。

我到了异乡才后知后觉,纵使奉天再冷,也只够在大街上盖一层银白色的雪霜,结一树晶莹的雾凇。其实,也无所谓看客怎样想,反正她自己一定觉得是不算冷的。只因她本人就是来自那白山黑水的雪花,私心愿意用生命还吻在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凛凛而至,清风霁月。

我记得,她从耳畔还垂着两个土气的麻花辫时就在沉思,用她的笔书写所思所想也好,用她的纤手给孩子们堆雪人也好,割裂成彩色的冰灯也实在不错。那时我天真的以为,我们会永远如此。然而只是图们江入海口十五公里外的小岛国,幽幽吹来一阵风,竟能冻裂了肥沃的黑土地,冷得让她这般本性淡然的女子肝胆俱冰。数不清这风吹了多少年,竟刺死了堆雪人的孩子,岁月中那盏冰灯也跌落在血河中,碎成一地红色冰碴。她曾经自认为配得上前卫二字,但在血色浸染的世界中才看清,若说自己一丁点都不受古国文明的影响,也太过武断,她深深地眷恋着这片黑土地。眼下,四方,日军铁蹄之下是血肉模糊的人民,也是她的心脏——然而这些在这一年全凄厉至极的死亡。她的灵魂与人格在那一刻猛烈地苏醒、重塑、升华。

我从这摞手稿中读到,她至死都恨那些丧失人性的侵略者,恨自己的血不能以另一种方式洒满家乡。她很早就加入了那从红,他们在后方宣扬着抗日思想,可惜一场战争使她的躯壳被桎梏在了轮椅上,当她累了,垂眼就能看到轮椅扶手上有一串飞扬的英文字母,昭示它尊贵的、来自美利坚或者是大英帝国的工艺。那串字母太锋利、太痛。疼痛使她不敢低头,所以至死她都高昂着头颅。

我亦痛,痛如此辽阔的女子,活在不到一平米、列强制造的机械制品上。她十几岁时,言辞凿凿,文字激扬;形容枯槁时,反倒笔锋一转,绘画起家乡,她希图用文字将黑夜掩埋吗?此刻白山黑水下,一群麻木的刽子手,看别人生命枯萎,也看自己病态的灵魂。

唉,她天生就没有格格小姐的命,淫词艳曲看不惯,布尔乔亚风情也做不得,她笔下绘画的哪里是家乡,三十载的岁月太匆匆,来不及再为民族发声,就在生命尽头泣血般写一张劝回国民精神的挽联。

手稿最后写着:“若能唤醒人民,死便死罢。若不能,活着也全无意思。”泛黄的纸张氤氲着她的血迹,暗沉又鲜亮。我的手忍不住颤,失手打翻了桌边梅花脂膏。 

扑面而来的冷梅香,这是曾经她最爱的味道。鼻子脑子麻的半点知觉没有,木掉了,只余满面泪流。

我褪下了最时兴的西洋衣裳。我要回到魂牵梦萦的白山黑水,换上她常穿的藏青布袄。

……

弹片穿过稀薄的棉絮,口腔里传来腥咸的铁锈味。透过旧时的窗,天边一点点变红,如血……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韩淑秀郭松龄夫妇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yuanchuang/20230711/131990.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