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探解剖之术,传人文之道

时间:2018-08-02 06:36:49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赴UBC生命教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作者:文/顾以辰、张思思、郑港富 • 图/张思思

点击:810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02/43299.html

Dr.C.Krebs与采访学生合影(左2是Dr.C.Krebs)

为了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温哥华当地时间7月30日下午,“UBC生命教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顾以辰、张思思、郑港富来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Life Science Centre),与UBC大体解剖课及神经解剖学教授Dr. Claudia Krebs在基于去年采访的基础上就遗体捐献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

关于Dr. Krebs

Dr. Krebs来自德国科隆,现就职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她致力于研发解剖学辅助教学资料,如解剖教学视频、e-tutorials、Sectra Table、HoloLens Lecture。Dr. Krebs秉持营造多元学习环境的原则,将挣扎在纷繁复杂的解剖学资料中的医学生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往往,复杂的神经解剖学功能关系被Dr. Krebs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十分钟小视频。这些小视频远不只是课堂总结,更将艺术视野融入了解剖教学。Dr. Krebs对于学生的关心赢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

她还创立了多媒体教学-HoloLens。神经解剖学的一大难点在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获得立体认知,但切片只能提供某一结构某一方向的简单认知。Dr. Krebs与微软Garage实习计划的工程师、本科实习生以及医学院的研究生合作,为微软全息影像设备HoloLens开发了一个交互式三维增强现实(AR)应用程序。该项目的重点是开发一种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可衡量影响的技术。 交互式三维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在教育中的使用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扩展,这些技术将在不断发展的医学教育学习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访学者,习真知

我们事先了解到UBC的解剖课程设置是大体解剖和神经解剖贯穿整整两年。对于大体解剖,一年级学生先学习躯干、头颈部,然后同一具遗体再给二年级学生学习四肢、运动系统。Dr.C.Krebs解释这是因为涉及一些最基础的临床技能,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而国内考虑到福尔马林的挥发与尸体腐败,一般会将胸腹盆腔留到最后学习。对此她谈到这可能与不同的遗体防腐剂有关,在UBC不仅用福尔马林,还向体内注入了福尔马林的中和剂以及更多的酒精。

接着Dr.C.Krebs向我们介绍了UBC的纪念活动(memorial service)的相关内容。我们从她的口中了解到UBC的纪念活动十分特殊,它完全由医学生组织。学生们自愿参加追悼会。由于文化的差异,该活动与国内的追悼会有所不同。学生们通过演奏音乐、朗诵等形式对遗体捐赠者表达尊敬。她认为这很有效,因为这是学生们本身流露出的对遗体捐赠者的尊敬,是最真实的情感。这样举行的追悼会才是充满感情的。追悼会上还会有点心和茶水。在追悼会结束后,学生们往往会把鲜花或者贺卡送给遗体捐赠者的家属,并与家属进行谈话。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举办该活动的资金一部分由医学院提供,另一部分由殡仪馆捐赠,这出乎我们的意料。遗体捐赠者的家属对这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表示十分感激。Dr.C.Krebs 面带微笑:“It is very beautiful!”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被Dr.Krebs描述的学生与家属融洽的画面深深打动。

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赴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医疗及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体系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7.30+Life Science Centre+实践团队成员与受访对象交谈+张思思摄 (2).jpgDr.C.Krebs接受同学采访

我们熟知国内对遗体捐献者的纪念方式通常是为其树立纪念碑。但是据我们了解,UBC没有为遗体捐献者树立任何纪念碑。对此Dr.C.Krebs表示,遗体捐献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捐献遗体,我们不能决定他们是如何被纪念的。她还提到每个人对待自己死亡的态度不同,我们不能用他们或许不喜欢的方式来纪念。

为了不对民众施加影响,UBC对遗体捐赠项目并无做任何宣传,但是加拿大的民众普遍知道这个项目。Dr.C.Krebs认为这是因为UBC的遗体捐赠项目是这个省唯一的遗体捐赠项目,因此有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意愿的人会通过许多渠道了解到这个项目,如医院等。

我们还从Dr.C.Krebs处更加清晰地了解到UBC遗体捐献的流程:首先有遗体捐献意愿的人联系UBC,在确保一切事情无误的情况下会联系殡仪馆 。之后会让专门进行遗体运输的公司将遗体运送到UBC。最后在对遗体的教学、研究完成后,UBC会将遗体运回殡仪馆,火化后将骨灰送还遗体捐赠者的家人。

除此之外,她还介绍了UBC与加拿大其他大学的交流教学经验等内容。我们也讨论了由她领衔制作的一系列解剖学教学视频(www.neuroanatomy.ca)。这些视频极其清晰地阐释了解剖学中的重难点,艺术效果又如美剧一般精美。令人敬佩的是,她将这些视频上传到公开网络,供全世界的学生学习,她说:我们不能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面,仅仅自己掌握知识;这些知识应该被分享,作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们有这样的社会责任。

在结束了对Dr.C.Krebs的采访后,她还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办公室和制作3D解剖示教等项目的地方。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其中一位从中国移民至加拿大的Ellen He。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制作3D示教的过程,以及如何在该示教中使用VR技术,形成立体的、可操控的人脑结构成像。接着她介绍了自己正在着手开发的解剖实验室实景项目,该项目利用手机、结合Google Cardboard技术,能够让每位学生在进入解剖教室面对真正的遗体前,可以在家里先观看实验室实景,在视觉和情感上有一个缓冲。

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赴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医疗及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体系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7.30+Life Science Centre+实践团队成员与受访对象交谈+张思思摄.jpgEllen He接受同学采访

随后我们提到了国内高校遗体数量不足的情况,她表示在加拿大也有类似的情况: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像UBC一样能做到6个学生共用一具遗体,在其他学校可能是8个人,10个人甚至更多,而安大略省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甚至不提供大体教学。她认为大体教学是必要的,这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人体的活的组织和器官,能有效减少学生的临床失误率。

Ellen He姐姐还提到遗体捐献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在加拿大,考取驾照时会被提问是否愿意捐献遗体,而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当时考取驾照时曾考虑过捐献遗体,但我妈妈极力反对。”Ellen He一脸无奈。

最后她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需要让遗体捐赠者的家属感受到家人的遗体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以及让他们知道遗体会有如此多的用途与医学价值。这会对遗体捐献这个项目产生促进作用。

观差异,望未来

Dr. Krebs身为解剖教研组重要成员,上周刚出差回到温哥华,周三又将再次启程,忙碌的工作中依然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并耐心解答问题、分享经验、慷慨地给予建议,实属不易!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对解剖教学的专注、严谨与热爱,同时,她自始至终体现着同情、关怀、对捐献者和生命的极度尊敬。讲述网站视频制作过程时,她会两眼放光;谈及30岁年轻遗体时,近乎哽咽;在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学生团队,在Krebs教授带领下创造一项项惊人的成果。她是一位高造诣的科学家,也是成功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为解剖学进步、人类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成为下一代人的榜样!

这次对Dr. Krebs以及Ellen He的采访让我们深切感觉到由于中加两国传统文化以及国情的差异,两国的遗体捐献的相关情况、途径和策略有着显著的不同。尽管如此,我们仍可学习UBC遗体捐献项目的一些精神,如适当改变追悼会的形式,将我们更真实的情感和尊重传达给遗体捐献者的家属。我们还应该考虑能否尝试在国内让“遗体”这个词汇不再是忌讳的,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当中。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180802/43299.html

浙江大学医学院赴UBC生命教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侯乐莹供稿

责任编辑:李继庭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