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红色耀桐梓,精神传后人: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红色党史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6 14:59:29来源: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

作者:文/徐瑞 代征 彭浩玥 王陈峻敏 • 图/王陈峻敏

点击:117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06/124736.html

图为促进团成员前往当地烈士陵园

调研概述

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指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赴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进行红色党史调研。为深入了解桐梓镇党史文化,促进团成员在桐梓镇拍摄了以“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桐梓烈士陵园党史宣传视频和老党员采访视频,并于7月18日前往“桐梓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对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通过红色课堂的形式丰富当地学生的党史知识。

作者:徐瑞 代征 彭浩玥 王陈峻敏 李林翰

指导老师:夏梦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矢志民族复兴,走过非凡十年,铺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波澜壮阔、恢弘壮丽的奋斗画卷。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近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重温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学习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从百年党史汲取前行的力量,于2022年7月13日上午前往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进行乡村振兴。该促进团成员们在桐梓镇的红色活动主要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红色文化小课堂、祭拜烈士先辈、采访老党员、录制党史小视频、对桐梓镇人民红色文化问卷调查。事非经过不知难,促进团成员们透过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严峻挑战,立足于当地的红色文化,以青年人的视角和声音,讲好桐梓故事,让更多人认识、走进真实的桐梓。革命先烈、革命烈士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永不过时,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之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弘扬英雄精神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武隆区桐梓镇;党员采访;

正文

一、调研目标和方法

(一)调研目标:

1.政治目的

红色党史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其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而英勇奋斗,大力发扬并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历史证明,坚定的信念是战胜困难的动力。通过学习党史,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真谛,从而坚定信心,增强爱党爱国的自觉性,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2.经济目的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水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又为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属于上层建筑,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制约着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政策的制定,并给予物质生活,流通,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指导,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红色党史包含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对于人民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红色党史遗产,并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红色旅游事业,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3.文化目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军事、外交的延伸和内在体现。”中国自古就不缺文化,在历史推进中,许多文化被淘汰,许多优秀的文化被保存下来。这种淘汰机制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历史证明红色党史是一种优秀文化,从中借鉴、吸收党的建设与领导的经验,不仅有利于精神遗产的传承,更有利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有利于严格遵守党的方针与政策,实现党的伟大目标。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研法

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文献调查法

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调查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

3.实地调研法

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访谈调查法

该法是比实地调研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

二、实践纪事

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文化进校园

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学校全体师生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红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社会上,而是更应该深入课堂,百年教育,教育为本。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于2022年7月18日前往桐梓小学,其内容为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教育。首先,促进团成员们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将党史与中国近代史相结合,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的思想理念为重点,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建堂初期的艰苦环境;将党史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史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当前社会国际热点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氛围浓郁,让学生们认识到为什么学习、为了谁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促进团成员们开展折纸活动,将折纸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促进团成员们分发折纸给学生们,并通过成员们的教学,学生们成功地折出了百合花,用于献给英烈。课程在富有趣味的同时融合了红色文化。最后,促进团成员基于桐梓镇特有的红色文化,宣传了桐梓五烈士的先进事迹。促进团成员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传神地进行教学。丰富的革命故事,鲜明的革命先辈,是孩子们所津津乐道的红色源泉。全面推进红色进校园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促进团成员们希望以青年人的视角和声音,讲好桐梓故事,让更多人认识、走进真实的桐梓,并让桐梓学生们融入桐梓的红色海洋中。

红色是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红色教育是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狂沙始到金。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促进团成员们的身体力行,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形式,将“英雄事迹”与“红色精神”烙印进孩子们的心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对传承红色精神的理解,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应牢记历史,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本领,不负先辈,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革命先烈、革命烈士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永不过时,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之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弘扬英雄精神具有时代意义。我们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大力讴歌英雄精神,汲取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不懈动力,接续奋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DSC_4114.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向学生们讲解丰富的中国革命故事。王陈峻敏 摄

续党史传承篝火,立红色文化自信

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革命战争,看到的是一段气壮山河的宏伟历程,是无数革命先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并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史诗篇章。桐梓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台寺山顶有古寺庙中存留的一些革命遗址;桐梓中学校门前的高地上有一座巍然屹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还有桃源洞遗址、四合天井等红色旅游胜地。它们记录着革命的颜色,讲述着烈士的革命故事,传承着革命的伟大精神。

为加大党史教育的宣传力度,调查人民群众对党史以及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这段时间里,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桐梓镇街道,向当地村民分发红色党史问卷调查。通过几天时间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总结。

本次问卷调查一共有160人参与填写,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与小孩子,共占总人数的63.5%。通过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桐梓镇现有人对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性依旧不够深刻。问卷显示,其中大部分人只是对党史教育和当地红色文化有所了解,但并未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比如大约83%的村民了解“革命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但只有24.9%的村民在重要节日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过。此外,受访者们多数认为,在当地进行红色旅游地的宣传推广,学习红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有18.6%的村民认为学习红色文化是可有可无的,还有9.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反映了桐梓镇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意愿还有待提高。从期望的了解方式来看,实地参观红色景点和开展政府红色文化活动成为村民们最认同的了解红色文化的方式,都超过65%的比例。此外,红色文化相关改编电视剧、阅读相关书籍则较少,皆占受访者的30%上下。从期望了解红色文化的具体途径来看,观看电影和抖音平台都得到了超过半数村民选择。这两个问题反映出村民有从各种渠道了解红色文化的意愿,但会更希望以更创新和轻松愉悦的方式了解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紧紧抓住红色文化这一主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桐梓镇村民对于当地红色文化与红色事迹的认知程度。

QQ图片20220731181622.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向桐梓村民发放调查问卷。黄倩 摄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榜样力量

党的百年征程彰显着红色精神,而这份红色基因正是我们青年应具备的品格风貌,也是我们助力祖国发展的精神支撑。为传承红色精神,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桐梓烈士陵园”,祭奠那些在桐梓山为平息匪乱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在前往桐梓烈士陵园祭奠前,促进团成员一起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一起制作祭奠给革命烈士的纸花,。17号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家怀着对先烈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促进团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前往桐梓烈士陵园的路,陵园松柏环抱、绿荫满园,,纪念碑雄伟庄严,上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有五位烈士,“周连银、谢毅然、许智伟、郭一凡、何克全”;门前阴刻碑文“驱邪恶除匪帮社会太平”“抛头颅洒热血为民解放”,展示了各烈士的光辉业绩,烈士们谱写的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震撼着促进团成员的心灵。翻开桐梓山地区红色的革命史,上面赫然地记载着1930年春天,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在涪陵罗云坝举行起义后,翻过牛皮箐,经双河乡烂坝子,开到岭大沟深的桐梓山区,创建了武隆笫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组织当地的穷苦群众参加革命武装赤卫队,迅速开展了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的斗争,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纪念碑正面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后人。注视着纪念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抛头颅洒热血为民解放”,促进团成员们都陷入了沉思,思绪回到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1950年春天县政府土改征粮队的队员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等先烈,与当地土匪恶霸斗争时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无不令人深深地缅怀和崇敬,是他们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为了桐梓地区穷苦老百姓的翻身解放,敢于威武不屈地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挥洒热血,英勇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促进团不禁来到纪念碑深深鞠一个躬。

“先烈英名垂千古,举旗自有后来人。”促进团成员们手捧鲜花,依次走到碑前献花,向烈士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英雄已逝,精神永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秉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每个人在社会中微不足道,每个人能力有限,但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c34a2576d10749c7bdc38f9dadd42288_noop.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向英烈献上手折纸花。王陈峻敏 摄

新老血液交融,党员精神传承

为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2022年7月19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政府,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采访了老党员刘胜福同志。促进团在与老党员刘胜福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员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促进团成员见到这位入党五十余年的老党员刘胜福同志时,发现他并没有原本想象当中的严肃或不可接近,相反他很慈祥,而且对于促进团的到来,他表现得非常高兴。老党员刘胜福同志首先对促进团成员进行了表扬,因为能主动找他们了解党、了解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很少的,在促进团成员身上他感受到青年们没有忘记他们,仍然愿意去了解那段艰苦的历史。刘胜福同志对促进团成员抱有极大热情,他也希望促进团成员能帮助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党员、了解党。

在讲述以前的故事的同时,老党员刘胜福同志还向促进团成员提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有理想信念,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三是要不怕苦不怕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四是要温故知新,不忘以前的贫穷困苦。他还告诉我们,那时候他们党员一直坚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能继承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党员刘胜福同志说,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乃至中国革命斗争史,都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里的延续和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老一代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同时,刘胜福同志向促进团成员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一理论。他表示在每一次大的灾难面前党都表现出大无谓的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的精神,新老党员始终冲锋在战斗的第一线。

喝水不忘挖井人,促进团成员表示会牢记如今的幸福生活包含着老党员们辛勤的汗水,甚至鲜血,要用感恩的心在生活上给予党员前辈们关怀,尽力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这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给予这些老人们的回报。而传承他们的精神,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重要的任务。

此次桐梓镇老党员采访活动让促进团成员受益颇深,跟老一辈的党员交流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通过刘胜福同志的讲述,促进团成员仿佛看见了桐梓群众和国民反动军队斗智斗勇,仿佛见到了县委书记征收粮食时被扔手榴弹的危机,仿佛见到了郭一凡等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寒冬腊月里英勇就义的悲壮,体会到了刘胜福同志说的四要点的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促进团成员深刻明白了要把老党员的思想精神发扬光大,讲好党员故事,学习党员信念,传承党员精神,成为党员前辈的优秀接班人。

DSC_4318.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采访桐梓镇老党员刘胜福同志。王陈峻敏 摄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7月13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武隆区桐梓镇,通过深入探访桐梓镇当地红色革命文化,促进团成员了解到在桐梓中学校门前的高地上伫立着一座宽1.3米,高8.55米,半径14米,碑高8.55米,占地面积为615.44平方米的“桐梓烈士陵园”。 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促进团决定拍摄以“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党史学习视频。在拍摄前期促进团成员前往桐梓烈士陵园,通过近距离观看桐梓烈士陵园内部的石碑,促进团成员了解到桐梓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上阴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下安葬着许智伟、郭一凡、谢毅然、何克全、周世银等烈士,同时当地政府以给促进团成员提供了一份桐梓镇英烈名录。

党旗作指引,前进有方向。7月15日下午,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促进团成员首先前往“桐梓烈士陵园”拍摄党史学习视频。在视频拍摄过程中,促进团成员介绍了“桐梓烈士陵园“的基本信息和具体事件:1949年12月下旬,武隆县委派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等同志到桐梓山与区政府武装工作队配合,去平息土匪暴乱并完成征粮任务,三位同志在进行革命任务时被暴乱土匪抓住随后被脱去外衣,绑到大树上乱枪扫射,最终壮烈牺牲。三名烈士不具牺牲勇于和当地土匪作斗争的英雄事迹,令人敬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成为武隆区共产党员永远的标杆。随后促进团成员来到了桐梓镇大众广场,因为在探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促进团成员了解到:2019年我们学校的另外一个暑期三下乡实践团也来到了桐梓镇,他们根据桐梓镇的红色历史在桐梓镇大众广场上绘制了八面红色墙绘,通过墙绘的形式让这些英烈的事迹得以流传下来。当我们到了桐梓镇大众广场后发现,这里不仅有红色墙绘,广场上的每一个石碑上面都刻有桐梓镇牺牲的英烈及其生平事迹,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桐梓镇。

铭记过去、传承历史、热爱祖国,民族成熟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自强的力量。革命人物已离去,革命精神永长存,追忆革命先烈,重温的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岁月,感受的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传承的是一份奋斗自强的力量。抬头仰望墓碑顶部的红五星,那是许智伟的英勇,是郭一帆和谢毅然的无畏,更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奋斗不屈的精神。新时代的青年恰逢国家发展复兴之势,更应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以青春之热血,书写好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QQ图片20220801131817.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在“桐梓烈士陵园”拍摄党史学习视频。代征 摄

三、调研结果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的桐梓镇,学习和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以接受红色文化为熏陶,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

促进团成员通过调研与专访老党员,总结出桐梓镇老党员现状如下:

1、党组织活动参与度低。老党员在村两委干部中所占网的比例非常低,他们在村级治保调解、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职位任职非常少。而现任村级组织在决定村内重大事务时,考虑到老党员年事已高,一般不征求或者不采纳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刘胜福这样的老党员在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义上一般较少发表观点,大多附和随从,在农村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2、生活条件较差。农村老党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年轻时在人民公社大集体劳动,只掌握农业生产简单技能;改革开放后已步入中年,既承担养家糊口重任,大多又在村级组织领导岗位任职,很少外出务工经商,经济上一般没有积累。受历史原因制约,农村缺乏养老保险保障资金,他们子女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不富裕,拿不出较多资金赡养他们。加上上了年纪的老党员很少外出务工经商,只能在农村从事原有的简单劳动,收入低微,有的甚至根本无收入,还长年生病,生活清苦。

3、受到的关注少。农村老党员年轻时大多是村干部,甚至是主要干部,村民群众遇事找他们解决,村内大小事由他们拍板决定,上级领导到村想到见到的首先是他们,他们是村内焦点核心人物。而现在除了党内活动或过节日受上级党组织慰问外,少有人找他们聊天。加之大部分子女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不能享受"子孙绕膝,其乐无穷"”的亲情,只能身影相伴,孤苦伶仃。

4、身上有较重的担子。一些老党员子女外出务工经商,土地和山林耕种和管理的任务由他们来落实劳动强度大。有的还要承担照看留守在家小孩的监护任务,同时一部分老党员还负有照顾老伴的义务,承受农事和家事的双重压力。

5、医疗扶持力度不足。目前,乡镇一级医疗卫生院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普遍缺医少药,少数乡镇甚至没有卫生医疗机构。村级卫生室不健全,医务人员大多是赤脚医生出身,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医疗技术差,设备简单陈旧,去县城治疗交通不便,往往耽误治疗最佳时间。同时,高昂的医疗费也吓倒了老党员治病的念头,一些困难老党员得了重病怪病就不去治疗,忍受病魔的煎熬。目前,政府虽然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村就医条件,但报销比例低,难以解决老党员医疗保障问题。

同时通过此次调研,在分析了桐梓镇村民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下,针对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促进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1、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使桐梓精神“走出去”。旅游和宣传部门要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利用好新时代“互联网+”,全方位做好武隆桐梓红色旅游宣传推广。要让伊春人对本地红色景点了解的更深入、更广泛;同时旅游部门和旅游行业从业者要加强对外联系,注重与市内外旅游区线路对接与设计,让桐梓精神 “走出去”,把客源从全国“引进来”。改善交通条件,缩短游客路途时间。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在保护好红色资源原貌的同时,全面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景点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步道、公共卫生间、休息区、停车场、无障碍设施、标识系统等设施。

2、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文化,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

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各级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做好红色文化史料征编成果。要完善政策、建立机制、设立试点、加强引导,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要加大支持帮扶,强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和研究力度。要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重点实施一批红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修缮保护与革命纪念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重要纪念设施的保护等级,加强修缮建设,提升展陈管理水平。

3、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增强青年传承红色文化的力量。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中,在校园文化中彰显红色文化。积极组织桐梓学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发动青年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活动的亮丽风景线。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走廊、墙壁、黑板报等地点,绘制党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青少年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最后,促进团成员们通过红色小课堂发现了现在小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普遍提高,虽然乡村学校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存在着网络不发达的情况,但是当地的政府、学校对这一文化板块特别的重视,会通过各种课堂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团的红色文化课堂多姿多彩,但通过对小朋友的表现观察发现,小朋友们对当地的红色文化了解颇深,比如桐梓山五烈士等。此外,促进团成员们发现的另一个现象为高年级的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上和红色革命先烈意识上比低年级学生强,据促进团成员对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数据表明:80%的六年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感兴趣,15%的六年级学生对红色教育不感兴趣,5%的六年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保持随便态度;40%的三年级学生对红色教育感兴趣,40%的三年级学生对红色教育不感兴趣,20%的学生对红色教育保持随便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年龄、心智与红色教育的兴趣度成正比。

四、实践感悟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历史是记忆的生命。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背叛历史就如同背叛自己。桐梓烈士陵园修建在桐梓中学校的旁边,特色的地理位置使得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促进团成员从桐梓镇五烈士的英雄事迹中领悟到了革命先辈们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和崇尚英雄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桐梓镇当地政府将桐梓烈士陵园修建在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在我看来,是因为青年是传承革命红色精神的主力军,要从小培养青少年群体投身祖国建设的愿望,通过标志性的建筑,让他们浸润在英雄文化氛围中,在熏陶中受感染、在感染中成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桐梓镇的学校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会组织学生前往桐梓烈士陵园进行祭拜,桐梓镇的人民也会自发组织一些活动来铭记这段历史。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永不过时,恰逢百年变局之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弘扬英雄精神具有时代意义。我们要在平凡的生活中讴歌英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汲取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不懈动力,接续奋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彭浩玥)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红色革命精神始终贯彻始终。我们永远都记得,那些为国家发展而献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没有他们的英勇奉献,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站在桐梓烈士陵园这片土地上,我们所缅怀的不仅是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更是千千万万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奋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此次党史学习视频的拍摄过程中,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悟最深:“抬头仰望墓碑顶部的红五星,那是许智伟的英勇,是郭一帆和谢毅然的无畏,更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奋斗不屈的精神。”墓碑顶部的红五星和桐梓镇大众广场的红五星在我看来,都象征着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民去传承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如今的中国奋勇前进,他们不怕牺牲、勇敢作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秉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的教诲,立志于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嘱托,不负人民的殷切希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但每个时代对于英雄的定义都离不开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身处于时代洪流中,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当代青年的嘱托:“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代征)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通过采访老党员刘胜福同志,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桐梓镇。了解到桐梓第一任书记、郭一凡等五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促进团大家牢记如今的幸福生活包含着老党员们辛勤的汗水和鲜血,要用感恩的心在生活上给予党员前辈们关怀,尽力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这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给予这些老人们的回报。

这次采访活动对促进团成员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使大家在与老党员的交流中得到理论和思想上的升华。促进团成员从这次谈话中了解到了要做一名合格党员所要作的努力,也体会到了老党员刘胜福同志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深切期望。促进团大家会更加努力地朝着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党员的目标而奋斗,将老党员吃苦耐劳、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完成这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重要的任务。(王陈峻敏)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通过此次暑假“三下乡”,不仅让桐梓镇的群众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史的了解和学习,也在不断的学习领悟中,让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毅力与永恒。中国共产党人即使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依旧坚持不懈,奋力拼搏。从老党员的采访中,我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国家、为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到了共产党员们真正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从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奋不顾身。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次三下乡,我认识到我们青年人只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利用好红色资源,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从老一辈共产党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学习水平,以昂扬自信的姿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徐瑞)

参考文献

[1]李培文. 小学思政课中党史融入的意义及策略[J]. 学周刊, 2022(12):3.

[2]方世南. 艰苦奋斗精神:百年党史红色精神谱系之魂[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3):5.

[3]张晨. 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基于党史学习教育视角[J]. 商业经济, 2022(6):5.

[4]郭爽, 刘换换. 青少年党史教育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0):3.

[5]杨娟莉, 李明珠.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弘扬路径.

[6]陈瑞芳, 张伟. 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4):5.

[7]杨长甲.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22(18):3.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06/124736.html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供稿

责任编辑:党延红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