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中国大学生网诚征各类校园题材优秀稿件。
社会实践

培少年文化底蕴,寻百年历史伟迹:重庆武隆区桐梓镇文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6 15:18:51来源: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

作者:文/潘鋐紓 欧远翔 黄倩 谭诚 梁怡 • 图/王陈峻敏

点击:730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06/124737.html

图为促进团成员给当地的小朋友讲解中华汉字

调研概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14名同学在夏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团成员们依照乡村振兴重要要求,根据当地特有文化资源,围绕党的历史发展、中国茶文化、汉服文化、中国舞、折纸等角度切入,拍摄了文化宣传视频,开展了国学小课堂,拍摄录制党史宣讲视频等重要内容。

作者:潘鋐紓 欧远翔 谭诚 黄倩 梁怡

指导老师:夏梦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多样的文化源流与多彩的人文魅力,彰显乡村独特魅力,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又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以人为本,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群策群力,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思维创新,激发乡村振兴的无限潜能,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团成员以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四史”、党史宣传教育,开展国学小课堂、拍摄党史宣讲视频、开设老党员采访专栏以红色正能量为引领,传正气、树新风。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弘扬传统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武隆区桐梓镇

正文:

一、调研目标方法

(一)国学小课堂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桐梓镇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深入童心,从小树立爱国爱党的意识。促进团成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当地的小学内开展了国学小课堂,其中包括民族舞蹈、折纸、笛子课程、中国汉字等课程。

(二)视频拍摄

桐梓镇海拔较高,当地的高山葡萄和高山茶叶是主要特色产业,促进团成员为了宣传当地的产业文化、茶文化,在实践期间拍摄了宣传视频,结合自身专业,撰写脚本,身穿汉服亲自拍摄。

二、实践纪实

(一)国学小课堂

传统文化进课堂,国学底蕴筑未来

国学小课堂旨在将师范生的专业特长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书法知识,提高当地孩子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文化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次国学小课堂开始前,促进团成员经过前期交流与备课,对本次国学小课堂进行充分的准备。促进团成员以极大的热情、精准的讲解、有趣的方式为小朋友们讲授了汉字形成与发展以及演变过程。

DSC_3990.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正在讲解象形文字。王陈峻敏 摄

课堂上,促进团成员对孩子们进行了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讲解。促进团成员精心准备了象形字讲解,用毛笔在宣纸写下象形文字,让孩子们明白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属于表意文字;促进团成员还讲解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种构造条例,让孩子们明白了造字依据和用字方法。促进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解汉字的形成以及演变规律,加深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使孩子们品味到汉字的深刻内涵。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甲骨文到楷书,促进团成员开展从执笔到下笔,从笔画到汉字的教学。在练习书法时,促进团成员教小朋友们如何起笔和收笔,让笔画做到遒劲有力。促进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一笔一画的练习横、竖写法。一笔一画写出的是小朋友们对小课堂认真的态度和对书法文化的喜爱程度。

DSC_4084.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一对一指导小朋友书法练习。王陈峻敏 摄

国学小课堂还包含了党史文化的宣传,促进团对桐梓镇进行调研,了解到当地有桐梓烈士陵园,将其确定为党史讲授的具体内容。促进团的讲解让小朋友们明白桐梓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五位烈士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何克全、周世银。党史文化的宣传让孩子们明白桐梓山现在的和平宁静,离不开先烈的负重前行,孩子们应该学习烈士身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次宣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而且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提高小朋友们思想道德修养。

DSC_4114.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正在宣传党史故事。王陈峻敏 摄

艺术传韵,文律入心

折纸小课堂,在上课之前,促进团成员准备好课堂所需的彩纸、胶带等材料,并拟定好授课方案。促进团成员手拿一只纸折百合花走进教室,并询问小朋友这是什么花,紧接着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彩纸。小朋友跟着促进团成员一步一步折,一步也没有漏掉,促进团成员细心指导。讲授折纸过程中,促进团成员发现小朋友们角和角、边和边对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间隙太大造成出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些小朋友失去了信心,但促进团成员仍细心讲授,暖心安慰。在小课堂结束后,还是有小朋友愿意询问直到明白为止。折纸是一种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纸张的千变万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DSC_4140.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讲解纸折百合花的折纸步骤。王陈峻敏 摄

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促进团成员在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音乐、材料、道具等,以饱满的热情与信心前往小课堂。在本次的七彩小课堂中,促进团成员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感觉,为孩子们讲授了中国传统舞蹈基础知识,并教授一些基础舞蹈动作,包括走步、音乐反映、扩指、手臂动作等,调动了孩子们的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他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孩子们对于此次舞蹈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也让他们从枯燥的书本学习中获得精神和身体上的放松和愉悦,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

DSC_3979.jpg

图为学生认真听促进团成员讲解舞蹈动作。王陈峻敏 摄

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笛子,了解中华传统乐器文化,促进团准备了关于笛子的知识普及课。在课堂上,促进团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笛子的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第二个方面是笛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笛身、笛塞、笛膜、笛孔、海底、缠丝、飘穗、镶口;第三个方面是笛子的简单吹奏方法,包括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等。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认真学习笛子相关知识并鉴赏笛子名曲。

DSC_4175.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讲解笛子的基础知识。王陈峻敏 摄

(二)宣传片拍摄

在实地调研桐梓镇茶园产业期间,促进团成员就当地的茶院树龄品种、产业结构、产品品质、种植面积、季节收效、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产品实地调研,深入发掘桐梓镇高山灌木茶文化特色,为后续相关振兴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DSC_3419.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到当地茶园进行调研。王陈峻敏 摄

《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据了解,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的高山灌木茶,种植历史久远,可追溯至唐朝年间,所种植茶树树龄年均七十年以上,种植面积达四万余亩,设有双凤茶园、香树茶园和桐梓茶园,以高山绿茶、红茶、特色老鹰茶为主。当地生态环境优良,高度符合茶叶生长需求。桐梓镇平均海拨1600米左右,其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山高秀美、怪石嶙峋、云雾缭绕、雨量丰沛、空气清新。园区所产茶带有幽幽兰香,茶汤入口清冽回甘,芳香四溢,为难得的上品茗饮。促进团成员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当地村民了解得知,传说很早以前, 住在东海蓬莱岛上的一对金凤玉凰,慕名飞到双凤山上,立即被此山的秀美景色所吸引,听从了太君建议,便决定到双凤山上来安家。临走时,她们为了把新的家园打扮得美丽香艳,特地到蓬莱山的“仙苑”里,挑选了两株仙茶苗到此种下,许多年后,仙茶很快长满山野,双凤山山上山下终年绿荫盖地,浓郁的茶叶清香飘飞十里。自唐代开始,双凤山的老百就开始建园种茶。到北宋时期,双凤山的毛尖茶已成为乌江流域的出名绿茶品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僧民一起“凿井而饮,为圃而食,品茶论道。”有一年春末,喜好品茗的黄庭坚喝了一位朋友相送的双凤茶之后,顿觉香气扑鼻神清气爽,当即对此赞不绝口。当黄庭坚在双凤山下一茶农家里品赏到用双凤溪水泡制的明前茶后,连连称赞“此乃好茶,好茶”后来又写过几首盛赞凤山茶的诗:其中有“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寒夜客来茶当酒,一杯春露雾玲珑”等佳句,可见诗人的爱茶之情。清朝时期张之洞曾有诗赞曰:“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道是佳茗双凤茶,出自凤山不稀奇。”乾隆光绪年间,光绪皇帝在平常进贡的双凤茶时对其称赞不止,曰:“茶亦知敬上,真上品也。”近年来,桐梓镇所加工出产茶叶曾斩获如中国中茶杯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拥有较高的品质与口碑荣誉。

QQ图片20220802223529.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跟随茶游公司黄总学习喝茶之道。王陈峻敏 摄

目前桐梓镇茶叶发展以种植、加工、休闲、娱乐和民宿为一体综合发展,与此同时,桐梓镇也在积极建设茶文化的建设体验传承。桐梓镇在镇上建有茶文化体验馆,根据朝代设置不同体验区,并按区提供汉服供游客进行沉浸式汉服体验。短篇拍摄过程中,参演同学穿着汉服在茶园间互动,动手采摘茶叶,也在当地茶文化馆中体验传统茶道魅力,举手投足间,不仅仅是中华传统魅力的流露,更体现出桐梓镇世代传承的种植文化。通过人物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服饰,演绎桐梓镇茶叶背后静谧历史时光与现代科技技术为桐梓镇茶叶加工注入的新鲜活力,将茶园产业背后的文化故事缓缓道来。

DSC_3603.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身穿汉服在茶园拍摄宣传视频。王陈峻敏 摄

走访红色地标,探寻红色文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强调,即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同时为更好的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标志性红色建筑——“桐梓烈士陵园”实地探寻红色之源,感受红色精神。

促进团通过调研桐梓镇红色文化资料了解到桐梓山地区红色的革命历史,上面记载着:在1930年春天,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从涪陵罗云坝起义后,经双河烂坝子开上岭大沟深的桐梓山,创建武隆第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组织当地的穷苦群众参加革命武装赤卫队,迅速开展了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的斗争,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武隆解放后,桐梓山恶霸反动势力依旧十分嚣张,其中以吴鸿哲、唐云武为首,常组织土匪在当地烧杀抢掠,残害政府工作人员、革命人士和无辜乡民。为打击歼灭此恶势力,1949年12月下旬,武隆县委派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等同志到桐梓山与区政府武装工作队配合,依靠群众力量,去平息土匪暴乱并完成征粮任务。1950年1月中旬,桐梓大雪封山。三位同志在进行革命任务时被暴乱土匪抓住。第二天,大雪纷飞,三位同志被脱去外衣,绑到了大树上,乱枪扫射,最终壮烈牺牲。三名烈士不具牺牲勇于和当地土匪作斗争的英雄事迹,令人敬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成为武隆区共产党员永远的标杆。

为了纪念在桐梓山平息匪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武隆区人民政府于1978年7月修建了桐梓五烈士碑,2005年2月重新修缮,更名为桐梓烈士陵园。桐梓山烈士墓位于桐梓镇桐梓村下街小组。坐东向西,为石结构纪念碑呈四面体,每面均宽1.3米,高8.55米,呈圆形,半径为14米,占地面积615.44平方米,碑高8.55米,上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有五位烈士,“周连银、谢毅然、许智伟、郭一凡、何克全”;门前阴刻碑文“驱邪恶除匪帮社会太平”“抛头颅洒热血为民解放”,宽0.47米,高2.62米;门右刻“桐梓山烈士墓”,高0.8米,宽4.8米;墓门内左、右烈士墓志长2.26米,高0.57米,纪念碑下有花园,半径为6.3米。

DSC_3844.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前往烈士陵园纪念后合影。王陈峻敏 摄

促进团成员在了解到桐梓镇建有承载红色文化精神的地标性建筑物后,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以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委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保护传承红色资源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桐梓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项目落实落地,桐梓镇政府根据区“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计划,结合桐梓实际,特制定的《桐梓镇“十四五”计划》为根据,希望在桐梓镇烈士陵园开展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献花祭扫,并拍摄相关的党史宣传视频,着力挖掘塑造桐梓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桐梓人文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7月17日,促进团组织了一次纪念英烈活动。出发的前一天,促进团成员亲自用白色和黄色彩纸折成百合花,赠给烈士英雄们。当天,成员们带上纸花,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桐梓镇烈士陵园,依次献花,低头默哀,以表尊重。

当促进团成员伫立在烈士陵园,仰望那座巍然屹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时, 1950年春天县政府土改征粮队的许智伟、郭一帆、谢毅然等先烈,与当地土匪恶霸作斗争的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就会逐渐呈现开来,令人深深地缅怀和崇敬,他们为了穷苦老百姓的翻身解放和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敢于威武不屈地面对敌人的屠刀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同时,为传承英雄精神,促进团成员铭记先烈功绩,从伟大革命精神中汲取能量,将烈士们视死如归、坚韧不屈的拼搏精神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用拍摄党史宣传视频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岁月。

拍摄前期,促进团成员提前搜集桐梓烈士相关事迹,将其整理成宣传文稿;文稿组成员与摄像组交涉拍摄人员的走位和机位;出镜人员积极准备脱稿等拍摄事宜。拍摄期间,虽然出现了许多细碎的小问题,如天气太过湿热容易中暑、出镜人员紧张忘词等,但大家都努力克服,保持最佳状态进行拍摄。

这次的红色实践已经在文创学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筑牢理想信念,同时也为追寻家乡尚未被发掘的红色文化,让家乡的革命文化为更多人所知晓重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Q图片20220801131817.jpg

图为促进团成员在烈士陵园拍摄党史宣讲视频。代征 摄

三、调研结果

第一,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资源不够完备,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很大,乡村教师的待遇与工资远远低于城市教师,由于桐梓镇是一个偏远的小镇,工作条件也不如城市的学校。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来到乡村,而是奔往大城市。这导致桐梓镇的教师结构严重失调,教学质量不高。

2.教学设施不完善

总体上看,桐梓小学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国家帮扶乡村学校的政策下,桐梓小学虽然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没有很好的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3.家长文化素质不高,隔代教育现象严重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有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是祖父祖母照顾孩子,老人力不从心,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祖父祖母只能保障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无有效指导。

4.学生学习积极性,情绪不稳定

有些学生的家庭里没有爱学习的风气,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个人情绪不稳定,跟不上上课节奏,有时自我情绪会影响上课秩序,使整个班级上课效率不高。

第二,宣传片拍摄。桐梓镇茶叶文化发展历史深厚久远,且茶叶品质优良,从古至今多名历史人物留下名句对其赞美。但目前桐梓镇茶叶虽然斩获众多奖项,但当前社会知名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且历史文化体验方案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投入使用,因此如何向大众讲好茶园文化故事、带动产业振兴成为当下桐梓镇茶业的一大难题。

第三,红色文化党史调查问卷。

为加大红色文化、党史教育的宣传力度,调查桐梓镇人民群众对当地红色文化和党史的了解程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6日在桐梓镇各街道分发红色文化党史问卷调查表,调查对象多以中老年人和青年人为主。

促进团的红色文化党史知识问卷调查小组提前跟社区管理人员沟通好,向社区内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分发红色文化党史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对于在全党开展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关注情况,青年人多半以上都是知情且学习了的,而中老年人则只有少数人知情;对红色文化以及党史知识了解的情况、对学习党史背景与目的的认知同样也是青年人更加了解,而在中老年人群中,只有党员干部们及一部分人了解知情,仍有多数人民在此方面却很是欠缺。

对于上述这些调查情况,可以得到一些粗略的结论:对于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总体来讲是有成效的,但仍有一部分人对于当地红色文化和党史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生活中没有多少与党史和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能够让他们去了解,他们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党史和红色文化。

四、政策建议

1.让桐梓镇的教师结构趋于合理,桐梓镇政府可以颁布一些教师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政策,完善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各年龄段的优秀教师来到桐梓镇任教,让桐梓镇的教师结构趋于合理,提高桐梓镇的教育质量。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桐梓镇可以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并且让资金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让学生们有良好学习环境,尽量减小本地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2. 当地适宜扩宽产业的宣传渠道,融合好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可以结合传说、古籍记载等进行拍摄、稿件或故事进行拓展宣传,投播到各个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微博等,适时适度投资流量,在后续宣传拍摄中继续融入文化科普类知识,做到数据流传。同时配合当地相关政策与政府振兴工作开展,运用好政府平台与网络流量,多角度、多层面、多平台宣传,同时要有当地茶文化自信,适时开展实地茶文化体验,可以增设游客采茶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桐梓镇历史茶文化内涵。

3. 红色文化党史调查问卷

为加大红色文化、党史教育的宣传力度,调查桐梓镇人民群众对当地红色文化和党史的了解程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 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6日在桐梓镇各街道分发红色文化党史问卷调查表,调查对象多以中老年人和青年人为主。

促进团的红色文化党史知识问卷调查小组提前跟社区管理人员沟通好,向社区内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分发红色文化党史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对于在全党开展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关注情况,青年人多半以上都是知情且学习了的,而中老年人则只有少数人知情;对红色文化以及党史知识了解的情况、对学习党史背景与目的的认知同样也是青年人更加了解,而在中老年人群中,只有党员干部们及一部分人了解知情,仍有多数人民在此方面却很是欠缺。

对于上述这些调查情况,可以得到一些粗略的结论:对于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总体来讲是有成效的,但仍有一部分人对于当地红色文化和党史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生活中没有多少与党史和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能够让他们去了解,他们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党史和红色文化。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以下一些措施:对于党史学习来说,要强化课堂教学,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拓展实践教学,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宽度;夯实传播载体,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对于红色文化学习来说,可以通过各个社区举办一些红色教育活动,讲红色故事,传红色精神;观看红色影片,凝聚红色力量;也可以组织每年清明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英烈,将桐梓当地红色资源利用起来。

此次调查问卷活动,让促进团对于现如今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对于红色文化和党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五、实践感悟

走入桐梓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在山野之间,绿意盎然。长期处于城市中的促进团,对这样静谧美好的景色不禁赞叹连连。在长期的调研和了解中,我们发现前期在网络中的调研工作竟然只是桐梓镇茶叶文化中的冰山一角。深厚的茶叶历史文化与内涵让我们对于桐梓镇文化的了解,原来这座小镇的背后还有着如此多样的历史。实地调研中,我们亲身体验了茶叶采摘、茶园耕作等项目,在茶园叔叔阿姨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茶叶采摘的要领与诀窍,部分同学也第一次拿起了锄头等农具,克服了怕苦怕难的精神,投身到乡间劳作之中,在桐梓山这块土地上,播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桐梓镇茶叶加工车间,了解当地茶叶的现代化生产过程。在相关视频拍摄期间,成员也学习了相关茶艺文化,在一举一动与每一步骤间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与礼仪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生活节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作为青年的我们也随着时代洪流一般向前奔跑,很少能这样深入地对茶叶文化进行学习了解。这一次 “三下乡”的体验,不仅仅是一个我们得以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的机会,更使得我们浮躁的心绪在盏盏兰香清茗的回甘之中得以沉淀,安于舒适生活的心境在劳作之中得以成长,也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的种子,激励着我们在实践生活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潘鋐紓)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乡村教育一直比城市教育落后,事实也确实如此,乡村传统文化教育也更为困难。乡村的学生们由于各方面设施的不完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也更少。所以我们此次的课堂都采用了实践课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走进传统文化,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实践课没有固定教材,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同时成员也感受到了实践课带给学生们的快乐,带给了他们丰硕的收获,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欧远翔)

国学小课堂的书法教学,促进团成员从中得到了很多体会:培养学生写字兴趣,课堂上,要让生性好动的学生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答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基本笔画入手,每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讲和练相结合,光说不练假把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法课程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发现问题。评语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起鼓励学生的作用。七彩课堂的折纸课程,成员发现在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折纸不灵活,过分依赖成员的示范和指导,可能是促进团的选题方案的问题。有一部分的学生在成员上课示范的过程中精力不集中,东张西望,错过关键步骤,导致在成员示范之后,学生还是不会折。七彩课堂的笛子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非常好奇,促进团成员为了让学生对笛子有清晰的认识,将笛子环绕教室一周进行展示,并讲解笛子的基本构造,最后促进团成员吹奏一曲,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乐器的魅力和韵味。七彩课堂的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舒展身体,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舞蹈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员既要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能从容处理上课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这也是对成员的锻炼。对于学生而言,文化知识固然可贵,但上课感受和身心的愉悦同样重要,只有玩得开心,才能学得开心,学生开心的笑容也是促进团最幸福的时刻(谭诚)

这次能够有幸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扩展了我的个人阅历,也培养了我对社会基层民情的考察能力。

在这次活动红色文化板块中,我参与了关于桐梓镇红色文化的党史宣传片拍摄。7月16日当天,我与两位小伙伴一起前往桐梓烈士陵园,天气有些闷热,在阳光的照射下眼睛有些睁不开。但当我们进入烈士陵园,看见烈士碑下英烈的相片和名字,我的心中一阵感动,在准备文稿素材时我们就已经了解到桐梓山五烈士的故事,他们不畏牺牲,敢于与土匪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颂。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心怀敬意,从中汲取先烈们 永不退缩的革命精神,没有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也就不会有现在美好的生活。先烈们为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所敬仰。他们的光辉事迹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重整行装再出发。

这次拍摄党史宣传片,第一是为了挖掘桐梓镇红色文化精神,第二是为了将其传承下去。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其实桐梓镇人民虽然知道烈士陵园,但是不太清楚烈士们的壮烈事迹,所以我们希望,这次拍摄党史宣传片能让现在的青少年们牢记历史使命,努力提升自我,实现价值!我们从先辈的故事中感受先辈们的精神,更从先辈们的经历中,感受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黄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内核和标示。本次我与小伙伴们来到武隆区桐梓镇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里十分的开心和激动。在乡村振兴这一板块中,不仅有产业、人才、生态,最不能忽视的还有文化。

初到桐梓,我们对当地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在当地政府、人民的帮助下,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很快知道了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由于当地专业人才较少、信息传递不够,我们决定运用自身优势,为当地的茶产业、葡萄产业拍摄宣传视频,来提高知名度,也很好的宣传中国的茶叶文化。除此以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有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团成员们拍摄了党史宣讲视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历史,学习到党的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国学小课堂。当地的留守儿童较多,年龄小,为了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发挥我们师范专业的优势,给小朋友们上了中国汉字文化课、笛子乐理课、折纸课程等等。小朋友们认真听课、积极回答的样子,我们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绵延不绝,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坚持以价值观为魂,通过融通古今中外的正确价值观引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梁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2]吕宾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2019,(02)

[3]张苹,张磊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与历史科学的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05).

[4]宋小霞,王婷婷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

[5]黄光文,朱龙凤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08).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20906/124737.html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进乡情切同心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供稿

责任编辑:党延红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