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时间:2023-08-17 22:01:06 来源:川北医学院眼视光医学院 作者:康蜀东

点击:474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30817/142225.html

先贤有云“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勤劳、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又如何去理解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劳动能够创造财富。回顾过往,共和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许多生活必需品,甚至于糖果糕点等都需要票证进行购买。于是国家大力提倡劳动鼓励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辛勤奋斗下,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连续翻番,国民幸福指数有了显著增加。这一点可以从改革开放之初和如今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窥见一斑。

从国学角度来看,我们知道诗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切实反映基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故此可以以诗歌入手去理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希望金秋能够收获万颗粮食。只有农夫勤劳照顾庄稼,厚重的麦穗才能给予人们想要的回报。

数十年来国家和人民身上天翻地覆的变化离不开全国人民焚膏继晷的辛勤劳作,同时其也有力地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强调了劳动的深刻内涵。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上清理田中的杂草,傍晚伴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这是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勤劳,其于人民身上的切实体现不外如是。

其次,勤劳的另一个极其重要却极易被忽视的社会功能便是——养德。

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付出了劳动和汗水,从而产生了付出感。而在劳动之种开花结果、在人们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即会产生和付出感对应的幸福感。

若以一言蔽之,即为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获得了满足感,并以此方式不断良性循环,各行各业的循环构造重叠,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秩序。而辛勤的劳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在专门的书籍中即为“生产力”。同时,人们也在这种有劳必有获的生产链中满足了自我物质和自我价值的需求,也自然而然产生了想收获就必须劳动的观念,这就是劳动对于人民“养德”的作用。

故而毋庸置疑的是,勤劳对于养德不仅作用于个人,更作用于社会。

勤俭勤俭,不仅有勤劳,还要有节俭。

节俭并不是无条件、无底线地压榨生活成本,以积累浮财,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和细致的规划来避免大量生产资料的浪费。

古时人们所提倡的“开源节流”中的“节流”,便是此意。

我有万贯家财、金银千镒。但我日常生活谨小慎微,每餐每饭自有用度,不过于贫寒以委屈自身,也不过于奢靡以堕我心志,挥霍资产。

这便是节俭。

而节俭其实往往更难。

昔唐宗问政于众大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有大臣说:“创业难。”因为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积累太过煎熬。

有大臣说:“守成难。”因为能够守住基业,压抑挥霍、享受的欲望太过艰难。而节俭与之虽有不同之处,但仍本质相同。

当然,坚持节俭必有回报。

节俭不仅能够积累财富,更能与此同时帮助人们清心寡欲,减少对于身体的伤害。

如此看来,勤俭,当传之世代。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sanwen/20230817/142225.html

责任编辑:高永锋

上一篇:是为君子

下一篇:一个民族的诗意起源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