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战乱时期隐忍的爱情——《胭脂》剧评

时间:2018-10-07 15:16:52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潘兆逸

点击:168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181007/51625.html

作为一名国产电视剧的忠实追捧者,在追的众多电视剧中,《胭脂》尤为吸引我的目光。在反反复复三遍的观看后,我对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及各种报国方式都揣测再三。其中,爱情作为一条线索一直贯穿其中,引人深思,让人回味。

《胭脂》作为一部谍战剧,摒弃了以往抗战神剧的浮夸与低智,它紧抠细节,尊重历史,并且在角色安排上非常吸引人眼球。主角蓝胭脂从一位上海大小姐逐渐转型为抗战英雄,其过人的特工技能令人仰慕,是各组织竞争的人才;周宇浩作为“三重间谍”表面上风流倜傥,实则狡黠心细,最终与胭脂终成眷属;宋勉则是一位有涵养有风度的军人,却思维古板,不解风情,将胭脂卷入了这场战争。这几位主角的特工经历是不一样的,他们在爱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

蓝胭脂与宋勉的第一次相遇是在船上,偶然的相撞让机智的胭脂猜出了宋勉特工的身份。在随后与日本特工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宋勉舍命救下被困的蓝胭脂。分别前,胭脂兴奋地询问宋勉的名字并高呼“我叫蓝胭脂”,那时还是女大学生的她已经情窦初开。

宋勉重情重义,是非观念极强,不忍心将天真无邪的蓝胭脂卷入这场谍战,可军令如山,报国的需要不得不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接近胭脂,利用她常人没有的天赋。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胭脂对这个“呆头呆脑”的军人也越发地感兴趣。但当她得知宋勉的心上人是自己同学时,却有着异于一般女孩的理智与镇定,尊重他的选择,没有苦苦哀求,也没有无理取闹。后来身为宋勉教官的学员,胭脂时常会捉弄他,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一半是她的天性与对自身能力的自负,一半是对宋勉的关注还在延续。宋勉与林天沐的婚礼现场,所有学员均有出席,当其余学员满脸祝福地望着这对新人的时候,坐在第一排胭脂的脸上却挂着一丝小小的失望。在而后的谍战工作中,宋勉与胭脂虽保留上下级关系,但更多的是亲密战友。

在观看《胭脂》的三遍过程中,我一直认为宋勉真正爱的是蓝胭脂。他虽娶林天沐为妻,与她拥有教堂里的誓言。但宋勉对天沐的情谊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爱,而是责任与怜悯。天沐生性善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不忍心看到战争中众多生命的流逝,就将希望寄托于主的保佑。宋勉则认为在她身边默默守护她就是对她的爱,他不明白天沐真正需要的什么。战乱时期,天沐并不奢求什么,而是多哪怕一分一秒的陪伴。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像胭脂一样,能与丈夫并肩作战。作为妻子的她是善解人意的,她明白宋勉的心并不在自己这儿,她注意到他看胭脂时候的眼神,有一丝羞怯与仰慕,这是宋勉看她自己时从未有过的。

宋勉当初救胭脂是出于军人的天职,而当万站长逼迫胭脂加入组织时,他满脸的不安是对女大学生的保护。在而后不断的训练与任务的执行中,宋勉对胭脂的俏皮与自负经常感到苦难,但又被她的聪明才智及过人天赋所折服。直至后来胭脂“被捕”,第一个提出营救的便是宋勉。我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得知胭脂被捕的第一个晚上,宋勉独自来到江边抽着闷烟,手中端的是自己和天沐成婚时与全体学员的合影,目光注视着天沐旁边身着制服的胭脂,眼里满是担心。

宋勉怎么也不敢相信胭脂的“叛变”,但还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亲自开枪打伤了胭脂。但明白真相后的他却不顾自我形象,喝得酩酊大醉并打伤自己,翻脸不认自己的妻子,此时他对胭脂的情谊便显而易见。直到自己为国捐躯的那一刻,仍不忘将胭脂盒还予胭脂,可见那盒胭脂宋勉保存了多久,并一直带在身边。而此时的胭脂虽已有了来自周宇浩无尽的关爱,但对于宋勉的离去却仍然悲痛至极,难以忘怀。

电视剧虽以胭脂与周宇浩的重逢为结局,但我觉得她和宋勉之间的情谊才是战争时期最典型的隐忍的爱情。可能迫于形势,迫于身份,迫于命运的安排,他们两个最终没能走在一起,其过程也可能是苦涩的,但细品起来还是美好的。深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要将他或她死死地攥在手中,重要的是双方心意相通,能够并肩作战。

当代的人大都主张爱要大声说出来,不辜负他人,也不耽误自己。但隐忍的爱依旧不应该遭人唾弃,在一些特殊时期,这也是一种表达情谊的方式。或许结局不尽人意,但仍然值得付出,值得珍惜,值得回味。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guanying/20181007/51625.html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潘兆逸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