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文学频道
校园新鲜事

重读《老人与海》

时间:2020-09-02 12:50:43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靳晴

点击:511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902/86761.html

重读《老人与海》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这是21世纪以来人类第三次遭遇冠状病毒的侵害,前两次分别为2003年的非典以及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症。而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表明,我国2003年的非典、当前的新冠肺炎,大概率都源自于对野生动物的食用或不当使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也在发布会上强调,“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提到野生动物,我又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那则令人痛惜的消息:传说可长到万斤,曾经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没能延续到2020年,中国又一特有的珍稀物种被宣布灭绝。

这些残酷、悲痛的事实与消息,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对野生动物的重视吗?还不足以促使我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为了控制此次的新冠肺炎,商场封锁、小区设禁、学校停课,我只能在家里待上几个月。但同时,借此机会,我也开始思考:人应该如何在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中找到平衡?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究竟该保持何种关系?因此,我重读了家中有关于人与自然的经典著作,试图在书中,在这些作者、学者的笔下探寻问题的线索。最后,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小说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些思路,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位古巴老人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独自出航,海上艰苦漂行许久后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由于鱼实在太大、太强壮,圣地亚哥奋战三天三夜才终于将它杀死,绑在船的一侧。归途中,大马林鱼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啃食,老人勇敢地与鲨鱼进行了几轮斗争,击退了所有鲨鱼,但大马林鱼还是被咬的只剩下了骨架。故事的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绝大一部分篇幅都是讲述老人独自在海上的时光,因此,在这本书中,海明威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以及对老人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品读、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海明威笔下,自然是什么样的,人和自然是如何相处的。

自然是充满魅力的,是值得人们向往与热爱的。

其实,对自然的赞美一直贯穿于海明威各个时期的创作。早期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蒙特尔山林、乞力马扎罗山;中期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松林;晚期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海洋和生物……在海明威心中,自然永远是那样的值得歌颂,那样的魅力无穷。

这种魅力最直观的表现为自然的美丽与壮阔。“陆地上空的云快像山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条长绿色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发紫了。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烁着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山、海、光交相辉映,绿、蓝、红彼此衬托,自然创造出了一幅层次清晰、色彩和谐的油画,秀丽却又壮阔。文中多处描写海上美丽的景色,身处于此间,人必定会感到身心愉悦、自在舒坦。这是自然带给人的直观感受,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看着、享受着,无需多思,无需多言。

其次,自然的魅力与意义进一步体现在它对于人来来说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上,没有人类,自然还是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变化,但没有了自然,人类却会陷入困难而又危险的境地。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看,自然促进了整个地球的平衡,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从人类角度看,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景色,但更重要的是,自然维系了我们的生存与成长,我们生活的一切物质都是取之于它的,老人吃白色的海龟蛋,使身子长力气,在海上漂泊时,又靠海水获得盐粒,靠小鱼补给体能。更奇妙的是,自然中的某些物质甚至可以治疗人类的疾病、补充人类所需的营养元素,海边的人们常常喝鱼肝油来防治伤风流感与明目。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是如此的全面和重要。

更具有深层意义的是,海明威还写出了自然的崇高。自然的崇高在于它的生生不息,在于它的生命力、活力与无穷的威力,这与圣地亚哥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崇高——顽强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具有一致性的。初升的太阳刺痛老人的眼;海流的力量带动人类船只的航行,自然默默无声地释放着能量。金枪鱼跃到空中,再一个转身头朝下刺入水里,捕食小鱼;军舰鸟在空中盘旋,找准时机俯冲下来追踪着飞鱼,无数次失败却又再尝试;鲯鳅被老人勾住后在空中卷起身子,疯狂地扑腾着,做着生命最后的挣扎,自然的生物们为了生存与生命拼搏着,显示着他们的执着与力量,这样的自然是崇高的,是充满魅力的。

海明威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他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以记者身份参加西班牙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见识到了战场的腥风雨雪、残酷暴虐。工业文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不断强大,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变得虚伪、拜金、自私,青年们变得失望、失去理想,成为“迷惘的一代”,海明威便是此中之一。于是,他渴望回归自然,用美丽、宁静、宽厚的自然与丑恶、颓废的现实生活相对抗,这便是自然魅力在海明威笔下的第四种体现。远离城市,居住在淳朴的海边渔村,与大海相伴,有生物作陪,圣地亚哥的生活简单却又丰富、平凡却也有趣,体现着海明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写《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时,海明威已经53岁,并且被多种疾病缠身,病痛的折磨、战争的杀戮、社会对人的异化等等现实使他变得抑郁,但是,自然的独特魅力使他找到了可以与这些无望现实相抗争的东西,这与卢梭以及一些浪漫主义作家的观点也是相通的。

更令我感触深刻的,是海明威笔下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老人与大马林鱼三天三夜的回旋中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老人80多天没有收获了,需要捕到一条大鱼来维持生计,大马林鱼则要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抗争,不能轻易屈服。正像老人说的那样,“它选择的是待在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我选择的是赶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二者都在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斗争。但老人也承认“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我得把你杀死”,老人杀死大鱼,二者间的对立,是被迫且必须的,也是平等的,不是简单的一方对于另一方残忍的杀戮,老人在捕杀大马林鱼时是十分矛盾且心怀愧疚的。

等老人终于降服了大马林鱼后,却又遭到了更强劲的对手———鲨鱼。闻到大马林鱼的血腥味,鲨鱼们有了斗志,为了获得食物,它们一再袭击老人的渔船,老人用尽一切办法、一切武器进行反击。鱼叉刺入鲨鱼身体,随之沉入海底;小刀绑在桨把上对着鲨鱼乱扎,又被折断了;只能用舵来拼命击打,终于打退了众多鲨鱼,不过这条十八英尺的大马林鱼却也成了一副骨架。鲨鱼为了充饥,需要啃噬大马林鱼;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战斗成果,必须杀死鲨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生物间斗争是很普遍的,这也更能说明人与自然斗争的不可避免性与正常性。

但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人与自然的对立必须克制在一定的程度内,面对自然,人不能太过于自信地一味征服,也不能太过于“理直气壮”地一味索取。

老人好不容易征服了大马林鱼,却在归途中又遭到鲨鱼侵犯,把大马林鱼啃的只剩骨头。从这个角度来看,老人与自然斗争,只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他自己上岸后也承认“它们把我打垮了”。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人类永远不要自认为打败了自然,在大自然的“复仇”面前,人类是不堪一击的。人们开发了森林,为着眼前的收获沾沾自喜,却终会等来一次泥石流、一场沙尘暴;人们污染了空气,为着工厂带来的经济效益洋洋自得,却终会赢来一整季的雾霾……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不要怀着征服、破坏自然的心与自然打交道,永远不要为眼前的胜利而陶醉。

“只怪我出海太远了”,圣地亚哥在分析什么把他打垮了这一问题时,说出这句话,显而易见,这可以体现出他的坚强,他还没有完全被失败打倒。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之多,仔细想想,是不是也体现出了海明威或者是自然给人类的某种警告?深海本不是人类应该踏入之地,老人的失败或许能够带给我们生态伦理上的教诲, 警示我们不要肆无忌惮地入侵、破坏或占领大自然中本应该属于其它物种的领域。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提供给我们的丰富资源,但是,这个利用必须要有个度,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果走的太远,忘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忘了自己也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类也终将会走向失败,走向毁灭。

当然,人与自然不是只有对立,二者又势必是和谐而统一的。老人与自然间相互交融,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广阔的海面上,隐现着远方的群山,一位坚毅的老人在一艘渔船上与大鱼盘旋较量,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完全属于自然。老人替海龟伤心;讨厌阴险有毒的水母;把大马林鱼看作是势均力敌、值得尊敬爱戴的对手;“他每次想到海洋,总是称她为Lamer,这是人们对海洋怀有好感时用西班牙语对她的称呼”,他不赞同那些年轻的渔夫把海洋当做“一个竞争者或一个去处,甚至当做一个敌人”,这都说明老人把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看做自己同类,认为他们也是具有独特性格、品质的。

海明威曾经提出了“冰山理论”,他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并且进一步提出文学作品只用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则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因此,我们应该去挖掘海明威人与自然统一这一观念在“冰山”下的深层意义。

想到海龟被人们杀死几小时后心脏还在跳动,老人感慨“我也有这样一颗心脏,我的手脚也跟他们一样”;面对与他抗衡了三天三夜的大马林鱼时,他认为“凭它的举止风度和它的高度尊严来看,谁也不配吃它”;鲨鱼不断变换方式进攻老人的船只,他不禁赞美着鲨鱼的能干与聪明,并且认为自己也只是武器比他们强而已。由此,我们都可以看出,在海明威心中,人与自然不仅仅是浅层的和谐统一,而是在深层生命意义上的平等,人与其他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维系自我的生存而努力斗争。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可以靠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来维持生命,这本就是自然的规律与生物的本能。但是请不要忘了永怀一颗敬畏之心,永念万物生命之平等,永记人属于自然而非高于自然。

在工业化、科技化迅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依靠工具变得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一些惨痛的教训,一些心痛的结局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生态文明,去拯救人类,去保护其他生物。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美景与生命力量值得我们品味,老人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这些背后关于人与自然问题的深刻表现更值得我们沉思……

打赏本站
若您喜欢本站,可通过打赏的方式支持我们「打赏请附言留名」,打赏金额将用于网站运营和维护,谢谢!
重读《老人与海》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wenxue/dushu/20200902/86761.html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靳晴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

  • 珠穆朗玛峰上那些尸体 如今成了一个个地标

    一个美国人如何打捞失落的五四记忆

    1979年,中国开始整理“五四”遗事,对这场六十年前的过往做重新评价。失语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五四”一代幸存者,开始被邀请出来,重述往事。舒衡......

中国大学生网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高永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校园文学